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是国内近几年发明的手术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动力驱动下直接钻颅进入血肿,快速建立起清除血肿的硬通道,并应用针形血肿粉碎器和生化酶技术将固态血肿液化成悬液,通过抽吸、冲洗、引流而经针腔排出颅外,代替开颅手术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我院于2003年引进该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方法通过对本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3例患者行ABCD2评分及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查,并对所有患者随访1月,了解其脑梗死的发生情况,评估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对TIA患者的诊断作用。结果 TIA患者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为(0.95±0.16)mm,随访1月后TIA患者发生脑梗死有17例(19%),无脑梗死TIA患者与有脑梗死TIA患者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显著差异(χ2=3.95,P<0.05)。ABCD2评分曲线下面积(95%CI)为0.776(0.639~0.913);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曲线下面积(95%CI)为0.710(0.571~0.850)。结论颈内动脉粥样硬化为TIA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且颈内动脉内中膜增厚程度可能与TIA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75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肺部感染、高血压、发热、出血量大小、梗死面积、肝肾功能损伤等指标,评估患者有无谵妄发生。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二分类回归分析以找出脑卒患者澹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全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谵妄共77名(20.5%)。脑出血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低龄、肺部感染、发热、大量出血均为谵妄发生的高危因素。急性脑梗死多因素回归分析示高龄、发热、大面积梗死均为谵妄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较易发生谵妄。肺部感染、发热、年龄、出血量或梗死面积是谵妄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1992-2001年新疆部分地区雏、汉族非综合征性总唇裂发生率的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方法 依据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调查和田、阿克苏、喀什地区及乌鲁木齐市11所医院1992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娩出的维、汉族新生儿中非综合征性总唇裂儿,分析雏、汉族非综合征性总唇裂发病现况及特点。结果 新疆11所医院十年期间106427名维族新生儿中发现非综合征性总唇裂107例,年发生率波动在0.920/00—1.04‰,唇裂合并腭裂68例,单纯唇裂39例:左侧48例,右侧32例,双侧27例;城乡分布构成比为1:13;地区分布无差异性;男女性别构成比为1.5:1。汉族新生儿中发现非综合征性总唇裂婴儿288例,年发生率波动在196‰-2.18‰;唇裂合并腭裂182例,单纯唇裂101例;左侧131例,右侧79例,双侧73例;城乡分布构成比为1:12:地区分布无差异;男女性别构成比为1.5:1。结论 1992-2001年新疆部分地区维族非综合征性总唇裂十年期间年发生率略有上升;维族年发生率及十年总发生率均低于汉族。雏、汉族非综合征性总唇裂分布特征相同:唇裂合并腭裂较常见;单侧病例居多,单侧者以左侧居多;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城乡、地区分布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与合理时机.方法 抽取本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早期手术,对照组进行延期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经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治疗优良率、GC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CC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进行早期手术,从而对患者自身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已经广泛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及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N)等脑神经疾患,并逐渐扩展用于治疗致残性眩晕、难治性耳鸣、原发性高血压等其他疾患,均取得了显著成效。MVD的宗旨是最大程度的保证治疗效果,同时显著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发生。然而,术后出血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共同生活环境因素对再婚夫妻血压的影响。方法 对赵各庄矿区392对再婚夫妻进行高血压现况调查。结果 未发现夫妻间的高血压患经随共同生活时间延长而趋向一致。随着共同生活时期的延长,未发现再婚夫妻血压有相关性。结论 共同生活的环境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唇腭裂病因的相关因素研究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在新生儿的发生率因人种、民族和地区而异,约为1‰-2‰。我国是唇腭裂高发国家,唇腭裂发生率仅次于神经管缺陷,患儿高达180000-210000例。由于唇腭裂严重影响人口素质,故其一直是学者重视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体外分离培养骨髓来源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方法。方法:将骨髓细胞接种至明胶涂层的培养皿内,用含10%胎牛血清、添加50μg/ml ECGS的M199培养液,置37℃、体积分数为5%的CO2饱和湿度恒温培养箱培养,0.05%胰酶-EDTA消化传代。通过CD31免疫荧光染色、荆豆凝集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毛细血管腔形成能力检测进行鉴定。结果:培养5~7天,内皮祖细胞的早期克隆形成,2周后细胞表现出典型的"鹅卵石"状。可与荆豆凝集素特异性相结合;内皮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CD31荧光染色呈阳性表达;培养过程中可形成管腔状结构。结论:自骨髓可以获取足量的EP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