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收集肝窦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的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09年10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9例肝SOS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转归等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大部分发病前有中药服用史,临床表现为腹胀、肝区疼痛、体质量增加,实验室指标示转氨酶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胆红素升高,腹水为漏出液,影像学检查可见肝脏增大、实质不均质改变、血管不清,肝活检结果提示肝窦扩张及肝细胞坏死,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2例重症SOS死亡,其余7例好转。结论所总结9例SOS多数与自行服用中药相关,根据临床、理化、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治疗手段有限,重症病例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八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根据蒙特利尔定义,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如果使患者感到不适就可以诊断为GERD。但临床医生做出对GERD的诊断,症状只是基础,还需要全面评估,并除外其他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GERD常用的诊断及评价方法包括症状问卷、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内镜诊断、动态食管pH监测、胆汁监测,以及逐渐兴起的阻抗监测。以下对PPI试验和食管pH监测做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拟诊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超声内镜(EUS)表现及其与病变进展和病理危险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EUS检查拟诊为GIST患者的EUS表现、随诊复查、手术治疗及病理资料。根据病变情况与患者治疗意愿将患者分为随访观察组与手术治疗组。根据复查的EUS中肿瘤是否增大, 将随访观察组分为肿瘤未增大组与肿瘤增大组, 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随诊前、后病变大小,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增大的危险因素。根据治疗方式, 将手术治疗组再分为内镜治疗组和外科治疗组, 根据病理结果和危险度分级进一步分为低危及以下组和中危及以上组,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变病理恶性风险的危险因素,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病理中度及以上风险患者的肿瘤直径。探讨GIST的EUS表现及其与病变进展和病理危险度的关系。结果随访观察组共纳入73例患者, 男23例, 女50例, 年龄58(30~88)岁;随访前病变直径为(1.21±0.49)cm, 中位随访间隔为33.8个月, 随访后病变直径(1.18±0... 相似文献
5.
肠道与肝脏在功能上有着广泛的联系,其相互作用被表述为“肠-肝轴”的概念。肠道菌群紊乱和肠壁通透性增加等通过免疫反应介导,可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反,应用抗生素、益生元和益生菌等调节肠道菌群,则有益于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应用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 UST)治疗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患者,评估临床及内镜缓解情况,采用肠道超声(intestinal ultrasonography, IUS)评估透壁应答(transmural response, TR)与透壁愈合(transmural healing, TH)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到2022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所有确诊应用UST进行治疗的CD患者,分别于治疗后8周、治疗后16/20周进行评估,包括临床、生化学指标、结肠镜及IUS检查。结果:共纳入患者13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6.92岁,治疗前Best克罗恩病活动指数(Best 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Best CDAI)平均值为270.12±105.55。在治疗8周时,患者的Best CDAI评分下降至133.16±48.66 (t=4.977,P<0.001),8例患者达到临床缓解,5例未达到临床缓解。共有9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结肠镜检查评估,治疗前进行简化克罗恩病内镜下评分(s...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