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7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10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2篇 |
综合类 | 35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尤其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西医认为主要是由于激素水平的失调、营养状况、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的骨量丢失而导致骨的脆性增加。中医认为OVCF的病因病机主要与肝、脾、肾有关。目前OVCF的治疗包括传统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传统保守治疗可以有效地减缓骨质流失、恢复机体功能、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椎体的高度,但存在见效缓慢、卧床时间过长以及褥疮、肺部感染等问题。手术治疗见效快,但是存在手术创伤大等问题,如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虽然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但是存在骨水泥渗漏等问题。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可以有效地避免骨水泥渗漏的问题,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骨科技术的不断推广,有望得到一个更加安全、精准、有效、快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OVCF 72例,均为单发椎体压缩骨折,随机分为单侧椎弓根入路的观察组(36例)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的对照组(36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伤椎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 Cobb 角、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12~21个月)。两组年龄、性别、伤椎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均少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 Cobb 角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 < 0.05),而两组间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Cobb角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内患者各时间节点的VAS、ODI评分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 < 0.05),观察组术后3 d 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而其他时间节点两组间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两种手术治疗OVCF临床疗效相似,而单侧椎弓根入路PV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的优点,单侧椎弓根入路手术近期止痛效果可能不及双侧入路手术,但远期效果一致。单侧椎弓根入路PVP能够作为OVCF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比较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OVCF患者72例,均为单发椎体压缩骨折,随机分为单侧椎弓根入路的观察组(36例)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的对照组 (36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伤椎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 Cobb 角、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12-21个月)。两组年龄、性别、伤椎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均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 Cobb 角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而两组间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Cobb角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患者各时间节点的VAS、ODI评分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3天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其他时间节点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治疗OVCF临床疗效相似,而单侧椎弓根入路PV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的优点,单侧椎弓根入路手术近期止痛效果可能不及双侧入路手术,但远期效果一致。单侧椎弓根入路PVP能够作为OVCF可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探讨单节段腰椎结核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5年6月在本科手术治疗的40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按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前路组18例,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后路组22例,行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采用腰痛VAS、JOA评分、节段后凸Cobb角和其他临床指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前路组与后路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50±40.95)min vs(181.14±46.88)min,P0.05],在失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7.83±261.87)ml vs(570.52±250.09)ml,P0.05]。40例均获得24~3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病灶均获得骨性融合。与术前相比,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两组的ESR、CRP、腰痛VAS评分和节段后凸Cobb角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之间的ESR、CRP、腰痛VAS评分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路组的后凸矫正丢失角度显著大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8±2.40)°vs(1.91±1.60)°,P0.05]。此外,前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4%(8/18)vs 13.64%(3/22),P0.05]。[结论]在标准抗结核化疗基础上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术与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可取得同样的满意疗效,但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并发症更少,后凸矫正丢失更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19例,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脱位矫正和后路植骨融合。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 A )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结果患者植骨全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无断钉、断棒发生,JO A评分由术前(7.35±2.39)分改善至术后(13.21±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1996年6月~1998年5月,我院采用腹壁三线交叉切口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男26例,女6例,年龄在11~90天,平均28天。呕吐发生时间最早的6天,最晚的80天,在12~25天占80%,全组病例均经钡餐确诊为CHPS。 二、方法与结果:切口分为A、B、C三线,如附图A线为皮肤切口,即自右肋缘下1cm腹直肌外缘起,与肋缘平行向外切开约2.5~3cm,切至皮下后,再交叉斜形切开腹外斜肌肌膜,即B线,此线即腹外斜肌肌纤维方向,按此方向钝性分开腹外及腹内斜肌,最后纵行切 相似文献
7.
pRNA(packaging RNA)是枯草杆菌噬菌体ψ29前衣壳上分离出的一种小RNA分子,它作为一种效应分子的天然生物载体,可以保护效应分子不被核酸外切酶降解,防止效应分子在体内的错误折叠.pRNA能够形成二聚体、三聚体和六聚体,因此pRNA不仅可以携带效应分子,而且可以同时携带配体分子,使效应分子具有明确的靶向性.pRNA作为新一代基因转移载体,具有非常强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IFN-α对HuH7细胞固有免疫分子APOBEC3G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HuH7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IFN-α(0 U/ml、100U/ml、400U/ml、800U/ml and 1200U/ml)刺激,10h后提取细胞总RNA,RT-PCR和实时定量RT-PCR检测HuH7细胞内APOBEC3G的mRN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分析APOBEC3G蛋白水平的表达;分别构建不同长度的含有IRF-E(IFN regulatory factor element)位点的APOBEC3G起始密码上游序列报告质粒、不含IRF-E和IRF-E位点突变的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报告基因分析IFN-α刺激后APOBEC3G起始密码上游IPF-E位点对APOBEC3G表达的影响。结果IFN-α上调HuH7细胞APOBEC3G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具有剂量依赖的效应。序列分析发现APOBEC3G起始密码上游的-298~-283和-57~-47位碱基分别存在IRF-E和ISRE(IFN stimulated re- sponse element)序列。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干扰素使含有IRF-E序列的APOBEC3G启动子报告质粒的虫荧光素酶的活性增加6~8倍,而不含IRF-E序列和IRF-E位点突变的报告质粒的虫荧光素酶活性在干扰素刺激后几乎没有变化。结论IFN-α可通过IRF-E位点上调APOBEC3G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病毒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静息巨噬细胞B7.1和B7.2表达及其协同刺激功能的影响。方法:用CCK-8(10-12-10-6 mol/L)孵育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定时间,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B7.1和B7.2含量的变化。用免疫磁珠从小鼠脾细胞分离CD4+T细胞,按4∶〖KG-*2〗1数量比与腹腔巨噬细胞(预先用CCK-8和/或抗B7.1抗体、抗B7.2抗体、CCK1R拮抗剂CR1409、CCK2R拮抗剂CR2945孵育24 h)共同体外培养,同时加入ConA 5 mg/L,采用[3H]掺入法测定CD4+T细胞增殖反映巨噬细胞的协同刺激活性。结果:CCK-8可上调静息巨噬细胞B7.1及B7.2的表达,并增强巨噬细胞的协同刺激活性。CCK-8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最大效应剂量是在10-9-10-7 mol/L之间。抗B7.2抗体可减轻CCK-8增强巨噬细胞协同刺激活性的作用,CR1409及CR2945均能逆转CCK-8的上述作用,且CR1409的作用较CR2945更明显。结论:CCK-8通过上调巨噬细胞B7.2表达而增强其协同刺激活性,该作用由CCK1R及CCK2R介导,其中CCK1R起主要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结外原发的恶性淋巴瘤以胃肠道最多见,而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ovarian lymphoma,POL)很少见,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1%~0.2%。POL是原发于卵巢组织的结外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