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目的测定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诱导时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最低有效量即半数有效量(ED50)。方法 35例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老年患者(ASAⅠ~Ⅲ级),诱导方法:第1例患者采用依托咪酯0.2 mg/kg静脉注射,其后各患者的药物剂量依序贯法进行选择,若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或心率(HR)增快大于20%,为阳性,则下例患者取高一级别剂量,若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或心率增快小于20%,为阴性,则下例患者取低一级别剂量,相邻级别的药物剂量比为1∶1.1,而后维库溴铵0.1 mg/kg及芬太尼4μg/kg静脉注射。结果在老年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时依托咪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为0.244 mg/kg,95%CI为0.158~0.330 mg/kg。结论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诱导时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最低有效量即ED50为0.244 mg/kg,其95%CI为0.158~0.330 mg/kg。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妇科手术中,不同剂量的芬太尼超前镇痛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恒速输注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每组在完成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后,切皮前再静脉注射:A组生理盐水4 ml,B组芬太尼2μg/kg,C组芬太尼6μg/kg。各组麻醉维持:丙泊酚3~5 mg/kg/h,瑞芬太尼0.1~0.2μg/kg/min,维库溴铵间断静脉注射。记录各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手术时间,术后躁动的评分,术后2、4、8、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C组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较A、B组更趋稳定,术后躁动的评分C组明显低于A、B组(P﹤0.01),术后2、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C组较A、B组更低(P﹤0.05),但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的芬太尼超前镇痛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恒速输注麻醉能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妇科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最低感觉及运动阻滞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妇科手术左旋布比卡因最低感觉及运动阻滞浓度即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 7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感觉组和运动组,每组35例.择L2~3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分次给予预定浓度芹旋布比卡因总量为15 ml:第一例感觉组浓度为0.150%,运动组为0.375%,其后各患者的药物浓度以序贯法进行选择,相邻级别浓度比感觉组为0.980.运动组为0.944.以VAS和改良Bromage评分法分别判断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结果 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感觉阻滞EC50为0.140%(95% CI:0.136%~0.144%),显著低于运动阻滞的EC50 0.385%(95% CI:0.359%~0.414%)(P<0.01),左旋布比卡因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区间是0.140%~0.385%.结论 妇科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感觉和运动阻滞EC50.分别为0.140%和0.385%. 相似文献
5.
目的 [JP2]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且具有完整动态胸部HRCT资料的COVID-19患者,复查间隔时间48~72 h。结果 29例于发病3天内接受CT检查,21例(21/29,72.41%)胸部见磨玻璃密度影,8例(8/29,27.59%)见磨玻璃密度影伴局部实变,其中2例(25.00%,2/8)为单发结节;26例(26/29,89.66%)病灶呈不规则形或扇形,3例呈类圆形(3/29,10.34%)。16例于发病3天以上接受CT检查,病灶进展。首次复查CT病变均有变化,其中14例(14/45,31.11%)呈单纯磨玻璃密度影,27例(27/45,60.00%)以磨玻璃样密度影为主且有肺实变,4例(4/45,8.89%)以肺实变为主。38例于发病7~10天接受第2次复查,25例(25/38,65.79%)病变范围缩小,4例病灶范围增大(4/38,10.53%),1例(1/38,2.63%)病灶范围同前;8例(8/38,21.05%)原有病灶密度减低但出现新发病灶。其余7例因病变进展而未能接受复查。结论 胸部HRCT能清晰显示COVID-19疾病过程中的影像学变化,有助于指导临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并可作为评价COVID-19临床综合治疗效果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诱导时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最低有效量即半数有效量(ED50)。方法 35例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老年患者(ASAⅠ~Ⅲ级),诱导方法:第1例患者采用依托咪酯0.2 mg/kg静脉注射,其后各患者的药物剂量依序贯法进行选择,若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或心率(HR)增快大于20%,为阳性,则下例患者取高一级别剂量,若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或心率增快小于20%,为阴性,则下例患者取低一级别剂量,相邻级别的药物剂量比为1∶1.1,而后维库溴铵0.1 mg/kg及芬太尼4μg/kg静脉注射。结果在老年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时依托咪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为0.244 mg/kg,95%CI为0.158~0.330 mg/kg。结论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诱导时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最低有效量即ED50为0.244 mg/kg,其95%CI为0.158~0.330 mg/kg。 相似文献
7.
肺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病,全球疫情上升,亚洲高发。我国患病率高,成为重点防治疾病。PPD试验、PCR检测、X线检查、痰细菌学检验等方法对结核病人诊断、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也存在着不同方面的弱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分娩第一产程时测定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EC50)并对其运动阻滞效能进行比较65377;【方法】 6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在宫口开至2 ~ 5 cm时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左旋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溶液10 mL65377;注药前和注药后30 min进行Bromage运动评分,运动阻滞的标准为注药后30 min任何一侧下肢出现Bromage评分 < 4分65377;各组产妇硬膜外起始用药浓度均设定0.5%,按照序贯法来调整每组下一例产妇用药的浓度65377;记录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65377;【结果】 所有产妇均顺利产婴,母婴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65377;硬膜外罗哌卡因运动阻滞EC50为0.674%;左旋布比卡因运动阻滞EC50为0.562%65377;罗哌卡因运动阻滞的效能为左旋布比卡因的0.83,95%的置信区间为0.80 ~ 0.8765377;【结论】 硬膜外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效能小于左旋布比卡因,仅为左旋布比卡因运动阻滞效能的83%65377; 相似文献
9.
不同注药速度对轻比重单侧腰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不同注药速度对轻比重单侧腰麻效果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0例等分两组,采用侧卧位腰硬联合麻醉,注入轻比重药物0.45%布比卡因2 ml,分快组10 s和慢组20 s。监测呼吸和循环变化,同时测定有关反映麻醉效能的指标。结果 两组麻醉后30 min内循环相对稳定(P>0.05);两组患侧痛觉、温度觉、触觉阻滞平面及运动阻滞评分与健侧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两组间患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肢有效镇痛及运动阻滞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0.1~0.2 ml/s注药速度不影响轻比重单侧腰麻效能。
【关键词】 轻比重 蛛网膜下腔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各参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疾病,其中良性病变22个,恶性病变26个.47例均行常规MRI、DWI及DCE-MRI检查,测定病灶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最大增强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最大信号强度(SImax)及达峰时间(Tpeak),并与正常组织进行比较,计算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相对最大上升斜率(rMSI)、相对信号增强率(rSER)及信号强度差值(SI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良性病变的ADC值、rADC值、MSI、rMSI、SER、rSER、SImax、SId、Tpeak分别为1.55、0.82、929.9、6.8、42.6、3.2、2 557.5、1 890.2和503.6,恶性病变则分别为0.97、0.51、1 487.5、10.2、100.5、6.0、2 472.6、1 770.0和214.7,其中SImax和SId在良恶性病变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以以上参数为诊断标准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其中ADC值、rADC值及Tpeak值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0.900).结论 DWI及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ADC值、rADC值及Tpeak值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