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为临床治疗VBI提供更多药物.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诊断为VBI病人78例,分为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治疗,如西比林、敏使郎、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治疗组53例,再根据平均动脉压低于或高于、等于90 mmHg(1 mmHg=0.133 kPa),将治疗组分为"低灌注"组25例及"高灌注"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14 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低灌注"治疗组疗效不仅优于对照组(P<0.05),也优于"高灌注"治疗组(P<0.05);而"高灌注"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液用于治疗平均动脉压偏低的低灌注VBI病人有效. 相似文献
3.
持续性钠电流由可兴奋细胞膜上某些对河豚毒素敏感的电压依赖性钠通道持续开放产生,随着膜片钳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其了解逐渐深入。近年来发现,持续性钠电流与细胞缺血缺氧关系密切。缺血缺氧时,持续性钠电流的幅度增大导致细胞内Na+浓度增高,进而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增高、细胞外谷氨酸浓度增高以及细胞兴奋性改变,最终导致细胞不可逆性损伤甚至死亡。目前认为,持续性钠电流增大是缺血缺氧时细胞损伤的一种早期基础性病理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检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对无症状人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方法:2013年对南京城乡江宁、建邺两个区6个社区服务中心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1 807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测定并记录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平均流速(Vm)以及阻力指数(RI)相关参数,对于狭窄段则需要评估狭窄率。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检出率为55.4%。其中单纯IMT增厚检出率17.8%;硬化斑块检出率37.6%;轻度狭窄32.3%;中度狭窄4.5%;重度或闭塞病变约0.8%。结论:颈动脉超声是脑卒中筛查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早期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并正确评估血管狭窄程度,为脑卒中防治的发生提供重要的指导信息,减少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一种较少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锥体束,脊髓的后索、侧索以及周围神经.本病由Russell等在1900年提出临床及病理描述[1],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僵硬、步态不稳,并伴有周围型感觉障碍,症状进行性加重.其病因与维生素B<,12>缺乏有关,多伴有贫血,但也有少数患者血红蛋白正常,易引起误诊.现将我院2005-2006年收治的临床确诊的SCD患者14例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癫痫患者易演变为难治性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RE)的早期预测因素,为临床尽早处理RE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173例诊断明确、治疗合理的癫痫患者,分为药物难治性癫痫(drug non-responsive epilepsy,DNR-EP)组(106例)和药物有效性癫痫(drug-responsiveepilepsy,DR-EP)组(67例)。通过观察癫痫患者早期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癫痫患者易发展为RE的预测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次治疗前>10次发作(OR =4.46,95% CI 1.60~12.40,P=0.004)、早期伴智能障碍(OR=19.87,95% CI 3.60~ 109.78,P=0.001)、治疗后脑电图仍有癫痫波样异常(OR=7.57,95% CI 2.54~22.56,P<0.01)是癫痫患者易发展为RE的预测因素;而初次使用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效果良好是RE的保护因素(OR=0.05,95% CI 0.018 ~0.139,P<0.01)。结论 初次治疗前发作次数多、早期伴智能障碍、治疗后脑电图仍有癫痫波样异常、初次AEDs治疗效果差的癫痫患者易发展为RE。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探讨脑桥旁
正中梗死(paramedian pontine infarction,PPI)患者基底动脉管壁特征及重构模式。
方法 连续入组孤立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30例,行头颅磁共振平扫及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并用3.0T HRMRI对基底动脉检查,测量管壁特征并计
算重构指数(remodeling index,RI)(最窄处血管面积/参考处血管面积)。RI≤0.95为阴性重构,RI 在
0.95~1.05之间为无重构,RI≥1.05为阳性重构,比较阴性重构和阳性重构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等
特点。
结果 30例患者在MRA上共发现9例有基底动脉狭窄,21例显示管腔正常,而在HRMRI可发现25例患
者有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并可见斑块位于脑桥旁正中梗死责任血管的穿支动脉口。对HRMRI上
发现有动脉粥样斑块的25例患者计算RI,其中阴性重构8例,无重构6例,阳性重构11例,比较两组数
据,阳性重构组的斑块面积(8.17±4.7)mm2及斑块负荷(29.07±15.03)%均大于阴性重构组的斑块
面积(1.08±1.89)mm2及斑块负荷(3.96±6.76)%,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 HRMRI有助于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分型并评估病变的RI。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基底动脉阴性
重构与阳性重构同样常见,阳性重构常合并较大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均大
于阴性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神经梅毒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神经梅毒中无症状型6例,脑血管型12例,脑膜炎型5例,麻痹性痴呆型8例,脊髓痨型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正规驱梅治疗,随访半年,其中24例治愈,8例好转。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应尽早诊断、治疗,定期复查,积极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人参皂苷Rb3对缺血及正常神经元持续性钠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3对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模拟缺血后大鼠海马神经元持续性钠电流幅度的变化;观察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b3对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缺血后持续性钠电流变化率的影响以及其在正常情况下对持续性钠电流的影响.结果:在模拟缺血 5 min 后,持续性钠电流增幅明显,在模拟缺血液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浓度(20 μmol·L-1、60 μmol·L-1、100 μmol·L-1)Rb3,模拟缺血 5 min 后电流增加幅度明显减小,60 μmol·L-1 组抑制作用最显著.而在正常情况下人参皂苷Rb3对持续性钠电流几乎没有影响.结论:人参皂苷Rb3在缺血时可通过抑制神经元持续性钠电流的增大幅度发挥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阻止了缺血时钠通道的变构.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