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5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1990-2016年中国高BMI导致的糖尿病疾病负担。方法 应用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1990-2016年中国各省份与高BMI具有病因学联系糖尿病的死亡资料以及疾病负担[包括伤残损失寿命年(YLD)、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以2010-2035年世界平均人口结构为标准,对死亡率进行标化,比较1990和2016年中国高BMI导致糖尿病死亡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6年归因于高BMI的糖尿病死亡数为40 310例,较1990年的15 008例有大幅攀升。归因于高BMI的糖尿病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2.01/10万增至2016年的2.60/10万。高BMI导致的男性糖尿病患者标化死亡率的增长高于女性,15~49岁组糖尿病患者归因于高BMI的标化死亡率增幅最大。同期高BMI导致的糖尿病DALY从108.91万人年增长至330.02万人年,YLL和YLD也呈现增长趋势。15~49岁人群高BMI导致的糖尿病YLD的增长速度最快。2016年高BMI导致糖尿病死亡数占糖尿病总死亡数的26.01%,较1990年的18.66%增长了39.39%。与1990年相比,2016年中国几乎所有省份高BMI造成的糖尿病DALY均呈大幅增长,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浙江省、澳门地区、四川省和青海省DALY率的增长最为明显。结论 20余年间中国高BMI导致的糖尿病死亡病例显著增加,高BMI造成的糖尿病死亡率增幅显著。不同省份高BMI导致的糖尿病疾病负担差异很大。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归因于高BMI的糖尿病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不同。作为糖尿病防治相对空白的人群,男性和15~49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需求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卫生资源分配的倾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泪囊鼻腔改良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收治42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经泪囊鼻腔改良吻合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总结手术治疗效果。结果:42例患者中,达到治愈效果的39例(92.9%)、好转2例(4.8%),未愈1例(2.4%),总有效率97.6%。结论:经泪囊鼻腔改良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适合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自组织神经网络为长寿研究选择对照组, 以改进长寿基因研究设计。方法本研究基于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与全国死因监测数据融合形成的自然人群队列, 纳入年龄≥90岁的老年人或年龄<80岁且已死亡的汉族人群(对照组), 排除死于伤害、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恶性肿瘤的个案, 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 通过多次迭代和自组织聚类, 选取人口学特征、患病、生活习惯、社会行为、精神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相似的≥90岁老年人和对照组, 开展全基因组测序。研究采用PLINK 1.9软件评估测序数据质量, 开展常染色体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长寿的logistic回归, 用Q-Q图可视化SNPs与长寿关联的P值。结果研究从基线177 099例调查对象中筛选出1 019例人群基因组样本开展全基因组测序, 其中长寿组517例、对照组502例。长寿组和对照组在吸烟、饮酒、饮食、睡眠时长、血脂水平和自评口腔健康状况总体相似, 在社会经济状况、身体活动时间、BMI和自评健康状况差异较大。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经质控, 4 618 216个SNPs进入关联分析。长寿组相关SNPs分析结果P值的Q-Q图...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并评价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政府多部门合作现状。方法:采用关键人物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访谈方法,对参与上海市普陀区和宁夏利通区示范区建设和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根据扎根理论和主题框架法,采用NVivo10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国目前慢性病综合防控多部门合作工作包括领导与组织设置、部门职责、合作意识、信息共享以及激励、问责与督导五个范畴。就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卫生健康、文化体育、旅游、教育、民政、发展改革、财政、商务、环境保护等部门已经建立起合作。两区均建立了独立的议事协调机制,但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缺乏主动性,合作形式单一,仅少数部门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两地均有部门履职情况的考核机制,但缺少相应的奖惩。结论:在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多部门合作工作机制已经建立起来,但合作的持久性、机制的有效性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公共场所工作人员二手烟(SHS)暴露、禁烟标识和烟草危害相关知识水平等情况。方法 2014年4-7月,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在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中选取6个项目区(县)的医疗卫生机构、政府机构和餐饮机构3类公共场所的1676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0.58%调查对象表示不吸烟,其中65.48%遭受SHS暴露,多因素分析发现工作场所类别(政府vs.餐饮:OR=3.094,95%CI=1.752~5.464)、经济地区(东部vs.西部:OR=0.439,95%CI=0.330~0.582;中部vs.西部:OR=0.699,95%CI=0.522~0.936)、城乡分布(城市vs.农村:OR=0.719,95%CI=0.574~0.902)和教育水平(大专及以上vs.高中及以下:OR=1.403,95%CI=1.008~1.953)是SHS暴露的影响因素(P<0.05)。92.57%的被调查者报告过去1个月内在其工作场所内看到过禁烟标识或相关禁烟宣传,多因素分析发现,场所类别(医疗vs餐饮:OR=5.449,95%CI=2.633~11.276;政府vs.餐饮:OR=0.438,95%CI=0.205~0.934)、经济地区(东部vs.西部:OR=2.015,95%CI=1.296~3.135;中部vs.西部:OR=9.556,95%CI=4.609~19.814)、城乡分布(城市vs.农村:OR=2.567,95%CI=1.667~3.951)和性别(女性vs.男性:OR=0.389,95%CI=0.248~0.608)是其影响因素(P<0.05)。烟草危害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在44.10%~92.74%之间,回答正确率较低的问题为"低焦油"(44.10%)和"淡味"(47.54%)卷烟问题。结论 公共场所工作人员SHS暴露严重,应进一步推进禁烟标识覆盖、提高烟草危害相关知识水平及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与执行等措施,防止SHS暴露。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约有89 %的死亡归因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NCDs是造成中国人群疾病负担最为严重的一类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倡导采用健康促进的策略改善人群健康。纵观健康促进政策的演变过程可发现,开展综合的行动(包括制定健康公共政策、构建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和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可以有效缓解NCDs导致的疾病负担,而健康融入万策(HiAP)的实施框架可以为推动政府承诺并落实对人群健康的维护、为多部门协作解决影响健康的复杂社会决定因素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选择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作为干预组(管理方式: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照组[管理方式: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等基本信息;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在干预前后测量生存质量。采用SAS 9.4软件进行双重差分法以及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基线时共纳入2 467名研究对象,终末时共1 924人接受了为期2年完整的随访管理。干预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生理健康维度(PCS)、心理健康维度(MCS)评分变化净差值分别为13.6分、29.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PCS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医保类型、基线PCS得分以及所在地区,影响患者MCS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医保类型、基线MCS得分、是否合并高血压以及所在地区。结论 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国六省市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2年后随访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服务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3年8-10月在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江苏省、广东省和浙江省的84个社区招募1653例糖尿病患者开展为期2个月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于2015年9-12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4-2018年中国≥65岁老年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预测2019-2023年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方法利用2004-2018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老年居民死亡数据,分析不同性别、城乡、地区的慢性病粗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及变化趋势。采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计算年龄标化死亡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全时间段内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95%可信区间;采用对数线性模型预测年龄标化死亡率。结果2004-2018年我国老年居民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从4697.05/10万降至3555.35/10万,平均每年下降2.0%(95%CI:-2.7%~-1.3%)。不同性别、城乡、地区间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AAPC=-2.1%,95%CI:-2.8%~-1.3%)、中部地区(AAPC=-2.8%,95%CI:-3.4%~-2.1%)下降速度均快于西部地区(AAPC=-0.8%,95%CI:-1.8%~0.2%)。慢性病死亡构成比从89.82%上升至91.41%,平均每年上升0.1%(95%CI:0.1%~0.2%)。预计至2023年,男性年龄标化死亡率(3906.23/10万)仍高于女性(2708.43/10万);农村年龄标化死亡率(3283.20/10万)与城市(3250.01/10万)相接近;西部地区(3782.48/10万)与东部地区(3037.01/10万)、中部地区(3249.24/10万)的年龄标化死亡率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结论2004-2018年我国老年居民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建议以老年人群中男性居民和西部地区居民作为今后慢病防控关注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国成年人红肉摄入水平与脑卒中发病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1个省60个监测点的数据作为基线数据,2016-2017年进行随访调查,完成随访且调查资料完整者共27 762人。采用多元营养素密度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红肉摄入水平与脑卒中发病的关联。并按照基线特征进行亚组分析,应用标准多元模型、能量分解模型和营养素残差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共26 187人,平均随访6.0年,共发生脑卒中1 259人,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 074人;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密度分别为815.0/10万人年和692.0/10万人年。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以红肉摄入水平Q1组为参照,Q2组脑卒中发病风险未增加[风险比(HR)=1.07,95%CI:0.87~1.32],Q3~Q5组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23%(HR=1.23,95%CI:1.00~1.51)、27%(HR=1.27,95%CI:1.03~1.58)和32%(HR=1.32,95%CI:1.06~1.64);Q2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未增加(HR=1.03,95%CI:0.80~1.32),Q3~Q5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32%(HR=1.32,95%CI:1.04~1.68)、35%(HR=1.35,95%CI:1.05~1.73)和38%(HR=1.38,95%CI:1.07~1.79)。亚组分析发现,血压对红肉摄入水平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存在效应修饰作用(交互P=0.037)。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红肉摄入水平过高,脑卒中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控制红肉摄入水平可能对我国的脑卒中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