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4篇 |
内科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53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药学 | 27篇 |
中国医学 | 12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6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比较三种常见麻醉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50例,男84例,女66例,年龄67~92岁,BMI 19.6~23.4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三组:全身麻醉组(GA组),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组(CSEA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PCSNB组),每组50例。GA组常规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2mg/kg、舒芬太尼0.4~0.6μg/kg、罗库溴铵0.8~1.0mg/kg。插管后,持续静注丙泊酚6~8mg·kg-1·h-1。CSEA组在L2-3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1%罗哌卡因1.5ml+10%葡萄糖注射液0.2ml,硬膜外置管。PCSNB组在超声引导下于腰丛位置L3-4间隙注射0.375%罗哌卡因25ml,坐骨神经周围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记录三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手术时间。记录术后24h静脉自控镇痛(PCA)用药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记录肺栓塞、肺炎、肾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机械通气、术后7dPOCD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GA组比较,CSEA组和PCSNB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24hPCA用药量明显减少(P0.05),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术后肺炎和术后7dPOC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CSEA组与PCSNB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肾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和机械通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为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的比较。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镇痛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虽然CSEA与PCSNB之间并无差异,PCSNB对于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患者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肠炎清Ⅰ号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8和IL-4影响.方法 将30例湿热内蕴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用肠炎清Ⅰ号加锡类散0.75 g,常规保留灌肠.对照组用锡类散0.75 g,保留灌肠.两组患者均每日口服奥沙拉秦3 g.临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电子结肠镜下黏膜病理变化、血清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DA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电子结肠镜显示治疗组黏膜炎症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IL-8水平的下降和IL-4水平的升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肠炎清Ⅰ号合锡类散灌肠治疗UC疗效显著,下调IL-8水平和升高IL-4水平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改良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20例接受改良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患者的临床数据, 患者年龄(37.7±12.4)岁, 年龄范围18~64岁, 其中男性54例, 女性66例。对比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旋转活动范围、功能状况, 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 手臂、肩部和手残疾评分(DASH)。记录患者并发症及二次手术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120例患者术前伸直角度为43.6°(33.8°, 60.1°), 屈曲角度为78.7°(59.8°, 98.1°), 屈伸活动范围为25.6°(0.0°, 54.5°);术前旋前为51.8°(33.0°, 67.0°), 旋后为85.1°(65.7°, 90.0°), 旋转范围为136.9°(99.1°, 157.5°);术后伸直角度为1...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的比例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探讨其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分离荷瘤小鼠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荷瘤小鼠不同时间外周血MDSC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荷瘤小鼠血清TGF-β1水平。以同期正常小鼠作对照。结果荷瘤小鼠外周血MDSC比例明显升高:对照组、模型组7、14、21d外周血MDSC的比例分别为(3.5±2.2)%、(9.4±2.6)%、(16.4±5.6)%、(25.3±11.3)%,除模型组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小鼠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模型组7、14、21d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4.9±1.4)、(14.1±6.0)、(24.0±3.3)、(9.2±1.2)ng/ml。除模型组21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MDSC的比例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64,P<0.05)。结论随着肿瘤的进展,外周血MDSC的比例明显升高,且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提示荷瘤小鼠外周血MDSC的比例与肿瘤的生长进展密切相关,MDSC通过分泌TGF-β1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可促进肿瘤的生长与转移。 相似文献
6.
7.
<正>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60%,其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均不能令人满意,我科自1994年3月—2009年8月,应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瘤体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增强 MRI评估抗青光眼药物滴眼后对血-房水屏障影响的可行性。方法:将12只健康洁净新西兰白兔分为两组,A组采用单眼滴注1%盐酸匹鲁卡品滴眼液,B组采用单眼滴注0.25%噻吗心安滴眼液,以对侧眼作为对照。静脉注射Gd-DTPA 0.2 mL后行 MR动态增强扫描,共扫描10次(1 h内每间隔10 min行1次 MRI,1 h以后间隔15 min行1次 MRI)。测量各时间点前房、睫状体和后房的平均信号强度,绘制时间-信号增强率曲线,观察对比剂在眼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在注射对比剂后2组中实验眼睫状体信号迅速增高,15 min后达到最高峰,信号增强率为109.0%±5.8%,此后信号强度逐渐下降;前房信号呈缓慢增高,50~60 min到达峰值,信号增强率为98.0%±6.3%,高于对照眼(59.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后房均未见信号增强,始终为低信号。结论:血浆蛋白进入前房途径与房水分泌途径是分别独立的通道,眼的前后房之间存在着屏障,使用抗青光眼药物后并没有破坏血-房水屏障;增强MRI可用于评估眼的房水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9.
10.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之瑰宝,在肿瘤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可以全程参与肿瘤的治疗。但需要指出的是,应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中医肿瘤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中医药,避免中医药治疗肿瘤误区。误区一:夸大中医的疗效有些肿瘤患者或家属因担心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