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04篇 |
免费 | 190篇 |
国内免费 | 9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篇 |
儿科学 | 32篇 |
妇产科学 | 24篇 |
基础医学 | 113篇 |
口腔科学 | 46篇 |
临床医学 | 509篇 |
内科学 | 385篇 |
皮肤病学 | 26篇 |
神经病学 | 81篇 |
特种医学 | 12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32篇 |
综合类 | 1169篇 |
预防医学 | 563篇 |
眼科学 | 35篇 |
药学 | 436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290篇 |
肿瘤学 | 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93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85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237篇 |
2013年 | 162篇 |
2012年 | 152篇 |
2011年 | 164篇 |
2010年 | 145篇 |
2009年 | 197篇 |
2008年 | 183篇 |
2007年 | 204篇 |
2006年 | 186篇 |
2005年 | 252篇 |
2004年 | 185篇 |
2003年 | 150篇 |
2002年 | 93篇 |
2001年 | 145篇 |
2000年 | 149篇 |
1999年 | 137篇 |
1998年 | 102篇 |
1997年 | 102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90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66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背景:痤疮丙酸杆菌与寻常性痤疮的发病相关,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痤疮丙酸杆菌与脓肿、脑(脊)膜炎以及心内膜炎亦有关,痤疮丙酸杆菌的致病机制被认为细菌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关。以前专注于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没有注意到不同的分离株表达不同抗原的可能性。目的:了解实验室痤疮丙酸杆菌株(P-37)与临床新分离株刺激幼稚和成熟淋巴细胞能力的差异。方法:痤疮丙酸杆菌新鲜分离株来源于1例感染性痤疮患者和1例由痤疮丙酸杆菌诱发的心内膜炎患者,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淋巴细胞在与静止期痤疮丙酸杆菌全细胞混悬… 相似文献
4.
病原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基础学科,实验教学作为该学科教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中等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步伐的日趋加快,近年来对一些专业课程设置也作了相应的调整,病原学教学学时相应地减少了。那么,在病原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利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的变化,了解该药在2岁以下婴幼儿静脉快通道麻醉恢复期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岁以下婴幼儿(观察组)及2岁以上小儿(对照组)各20例。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内连续输注维持麻醉。术中连续监测ECG、HR、Bp、SpO2。静脉血标本采集时点:T1为停止输注前即刻;T2为停药后5min;T3为停药后10min;T4为停药后15min。全血瑞芬太尼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两组麻醉恢复期各时点瑞芬太尼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2岁以上小儿相比,瑞芬太尼在2岁以下婴幼儿呈现相似的血药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7.
8.
BALB/3T3细胞用^14C-TdR掺入并同步化,然后与^3H-TdR和受试物培养,用液闪法测定非程序DNA合成水平.结果10^-6、10^-5和10^-4mol/L Na2SeO3对3μg/ml MNNG诱发UDS的抑制率分别为45%、56%和82%,对0.5μg/ml BaP的抑制率为57%、76%和79%;0.1、0.15和0.2mg/ml叶绿酸(Ch1))对3μg/ml MNNG诱发UDS的抑制率分别为45%、66%和87%, 相似文献
9.
10.
用经皮穿刺切割抽吸腰椎间盘随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7例,术后随访48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6个月,优良率为87.5%,并讨论了该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认为应该严格选择病例、准确定位、仔细操作,该手术安全、有效,创伤小、不破坏脊柱结构、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患者痛苦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