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扩张型心肌病伴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1例(对照组),常规给予规范的抗心力衰竭治疗;曲美他嗪组21例(治疗组)是在正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口服,20m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对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及脑钠肽(BNP)的影响。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61.9%,在临床心功能分级、LVEF、LVDD及BNP等方面的改善程度,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可以作为扩张型心肌病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10mg/次,加入250ml生理盐水,限速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次,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15d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的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提高对不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的认识,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确诊的4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 40例患者中17例未见病理性Q波,存在ST段抬高及T波直立形成单向曲线,8例有非典型Q波改变(临界性Q波或小q波,进展型Q波),12例有非特异性ST-T改变,3例新出现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结论提高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认识,并掌握其变化特点,对其诊治及其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缬纱坦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及其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恢复窦律后被随机分为2组,I组:复律当日始至6个月给予胺碘酮0.2g,1次/d;II组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缬沙坦80mg,1次/d。结果:60例完成整个试验。6个月随访期间,I组30例中11例心房颤动复发(37%),II组30例中4例心房颤动复发(13%),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复律后次日及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前后比较提示缬沙坦治疗可使左房内径明显缩小,左房压力较治疗前减小。结论:用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缬沙坦与胺碘酮联用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滑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6例患者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剂量为10mg/次,加入250ml生理盐水,限速静脉滴注。观察组36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均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剂量为10ml/次,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15d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的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老年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和心理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跃洲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8):638-639
目的:分析老年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和心理状态异同,以便据此进行适当干预。方法:选择39例30~40岁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青年组,42例60~78岁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老年组,收集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饮酒,计算吸烟指数(支/d×吸烟年数)、饮酒指数(g/d×饮酒年数)。对心理状态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测评计分。结果:青年组与老年组在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指数、饮酒指数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焦虑、抑郁、焦虑+抑郁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和心理状态各有特点,青年组与吸烟、大量饮酒有关,其中吸烟是青年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青年组心理表现以焦虑为主,老年组则以抑郁为主。可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心理、行为等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为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胺碘酮,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8天,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28天治疗,观察组取得的治疗效果为显效23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的方法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患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蛋白尿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厄贝沙坦150mg/d和左旋氨氯地平2.5mg/d,B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d和氢氯噻嗪12.5mg/d,控制血压及消退蛋白尿,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24h尿白蛋白总量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A、B两组血压明显下降(P〈0.01),A组下降[(28.1±1.9)/(32.6±3.9)mmHg]与B组下降[(27.8±3.1)/(31.8±1.7)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尿蛋白均下降,但A组下降[(0.79±0.09)g/24h]较B组[(0.41±0.13)g/24h]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厄贝沙坦与左旋氨氯地平合用能较平稳降低血压,显著减少尿蛋白,有效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32例采用静脉溶栓及时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可知,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发展快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中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其采用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