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成功矫治的一组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病例,探讨了用功能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联合矫治此类病例的疗效。方法选取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刚过生长发育高峰期恒牙早期病例62例,采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同时进行矫治,对矫治前、矫治后和保持3年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所有病例获得直面型和正常的咬牙合关系,保持3年结果稳定。矫治前与矫治后各项软硬组织指标测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进行功能和固定联合矫治可有效地矫治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性肺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对160份病例的临床症状、X线征象、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性肺炎症状不典型,胸片上以多变、多病灶性为特征,发病急、病程短,容易发生全身衰竭,死亡率高.结论应重视老年性肺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背景:钩椎关节作为颈椎所特有的结构,其发生、发展和发育直接影响着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也与颈椎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深入了解钩椎关节的发育特点对颈椎病的发病类型、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的:利用影像学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不同年龄段的颈椎钩突相关夹角进行大样本测量和观察,旨在揭示其随年龄和椎骨增长变化的特点,以及与颈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设计,将收集到的符合研究要求的1447例完整颈椎节段CT影像学资料的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后处理,并进行钩突夹角、钩突矢状位角测量,按照性别、年龄、侧别分组。结果与结论:①钩突夹角随椎序的增加呈V字形增长,其最低峰值位于C5处;总体随年龄的增长呈尖峰状,其峰值多介于30-39岁年龄范围内;②钩突矢状位角随椎序的增加呈鱼钩样增长、总体随年龄的递增也呈尖峰状,其峰值多介于20-29岁年龄范围内;钩突夹角与钩突矢状位角在侧别和性别间仅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提示钩突夹角随椎序递增呈V字形增长;钩突矢状位角随椎序递增鱼钩样增长,而2个夹角随年龄的增长总体呈尖峰状,钩突夹角在131°左右,可能与颈椎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而钩突矢状位角在14°左右,可能对限制颈椎过度旋转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JNK信号通路在小鼠术后肠麻痹(PO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野生型C57/BL6小鼠(WT)及同品系的JNK-/-小鼠均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n=6)和肠麻痹组(POI组,n=6)。采用经典小肠操作方法诱导POI模型,术后24h给小鼠碳末灌胃,20min后麻醉小鼠,开腹取小肠评估肠动力,取回肠评估组织学改变,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IL-1β、IL-6水平及Claudin-2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小鼠相比,无论WT或JNK-/-小鼠其POI组的小肠排推率(分别为21%与33%)均明显降低(P=0.034及P=0.045,均P<0.05),小肠组织MPO活性水平(分别为0.608U/g与0.433U/g)明显升高(均P<0.05);与WT小鼠POI组比较,JNK-/-小鼠POI组的小肠运动功能及其组织病理变化有所改善,炎症介质如MPO、IL-1β及IL-6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小肠Claudin-2蛋白表达也降低(P<0.01)。结论 JNK基因敲除减轻小鼠肠道炎症反应、改善POI,表明JNK信号通路参与POI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入组2007年5月至2010年6月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金双歧组、畅美组和联合组(金双歧联合畅美),每组各20例。分别予以金双歧2.0g口服、2次/d,畅美1.0g口服、3次/d,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疗程为24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24个月对各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内镜分级评分以及结肠炎性反应评分;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结肠黏膜及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IO(IL-10)含量。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临床症状评分(12.5±2.1比2.3±0.8,P=O.016)、内镜分级评分(3.02±0.17比0.25±0.13,P=O.032)和炎性反应评分(2.63±0.19比0.77±0.16,P=O.028)均显著优于治疗前;而金双歧组和畅美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联合组患者治疗24个月时,IL.10在结肠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85%(17/20)比55%(11/20),P=O.038]和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f(17.4±2.2)ng/L比(12.8±2.2)ng/L,P=O.015]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金双歧组和畅美组治疗前后IL.10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金双歧联合畅美治疗UC疗效肯定,其治疗作用可能与促进IL-10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李琨 《中国医药指南》2014,(19):226-227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室注射甲强龙治疗中重度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五官科收治的5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36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听力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内镜下鼓室注射甲强龙治疗中重度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琨 《中国实用医药》2014,(18):104-105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后不同浓度盐水冲洗鼻腔的疗效情况。方法分析50例慢性鼻窦炎并行内镜鼻窦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鼻内镜术后冲洗鼻腔采用的不同浓度盐水进行分组,治疗A组25例和治疗B组25例。结果治疗B组鼻内镜手术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术后采用高浓度盐水冲洗鼻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徐鑫  李琨  辛琳琳 《山东医药》2014,(12):76-77
目的观察Q开关倍频Nd:YAG双波长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SK)的疗效。方法采用Q开关倍频Nd:YAG双波长(1064nm和532nm)激光治疗sK患者98例。结果98例患者中,治愈82例、显效13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6.94%;术后均无瘢痕形成。结论Q开关倍频Nd:YAG双波长激光治疗SK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6岁儿童枢椎经椎板行3.5 mm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1~6岁儿童45例,每两岁一组分为A、B、C 3组,将其颈椎CT原始数据行三维重建后测量椎板上、中、下缘宽度,椎板高和长度,椎板上倾角及内倾角等参数。 结果 椎板各指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限制枢椎板螺钉置钉的主要因素是椎板中缘宽(LWM)和进钉点至椎板外缘距离(ELE),LWM中A组为(4.69±0.45)mm;B组(7.13±1.61)mm;C组(7.72±1.28)mm。ELE中A组为(15.44±6.98)mm,B组(23.67±1.86)mm;C组(27.75±2.39)mm。模拟椎板螺钉置入时,A组入钉点为同侧棘突左、右分支交界处;B组入钉点为螺钉所在椎板对侧的棘突分支中缘;C组入钉点为螺钉所在椎板对侧的棘突分支上缘。 结论 1~6岁儿童枢椎板均具有置入3.5 mm螺钉的可行性,但不同年龄置钉方式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脑功能:前额叶皮质,被认为是认知的主要区域,与皮质下的脑区,特别是基底核有很强的联系,基底核主要参与运动过程。皮质负责启动认知、运动和行为指令,基底核通过正反馈执行这些指令。 大脑基底核:是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些灰质团块,是组成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它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屏状核以及杏仁复合体。 背景:国内外对于成人大脑基底核团的研究较多,多借助影像学手段测量,而关于三四岁儿童基底核团形态学三维重建与测量甚少。 目的:建立三四岁儿童基底核团的三维立体模式,与其他年龄段进行比较,为探讨基底核团的神经发育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选取三四岁儿童尸体15例,薄层切割基底核团,并完成其主要结构精确分割的图像数据集;分析各断面标本主要结构的横断面,在特定断面测量相关结构的径线和角度,比较侧别间差异;对原始数据进行重新采样,建立基底核团三维空间坐标系。测量基底核团主要结构的形态大小,明确解剖标识,量化空间信息,建立模型和公共参考系统;三维立体显示基底核团结构,对于各个结构赋以不同颜色,清晰显示其各结构间边界,并行任意角度旋转切割,观测其内部结构。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内蒙古医科大学的相关伦理要求。标本均为儿童监护人自愿捐献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结果与结论:①获得儿童标本基底核团的连续横断面图像信息,通过重建获得其三维模型,重建结构不仅可显示其基底核团,测量基底核团体积、经线相关参数,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所得三维重建结构可行任意角度、不同速度旋转,并可行相应的缩放及透明处理,使重建结构图像更加真实和逼真;③基于体绘制重建三四岁儿童基底核团为神经立体定向导航手术及癫痫等诊治提供形态学依据。 ORCID: 0000-0001-5877-8358(许阳阳);0000-0001-7716-9515(高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