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究硫化物-醌氧化还原酶(sulfide-quinone oxidoreductase, SQRDL)在不同肿瘤中的致癌作用。方法:(1)根据癌症基因组图谱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从基因表达、生存预后、遗传变异、免疫浸润、SQRDL相关基因富集5个方面分析SQRDL在33种肿瘤中的潜在致癌作用。(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SQRDL的表达差异。结果:SQRDL在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等肿瘤中高表达。在以胰腺腺癌为代表的肿瘤中,SQRDL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间存在显著相关性。SQRDL的高表达显著缩短了脑低级别胶质瘤的总生存时间,而间皮瘤的总生存时间及直肠腺癌的无疾病生存时间却与SQRDL低表达相关。皮肤黑色素瘤中SQRDL突变率最高。结肠癌和子宫内膜癌SQRDL的S343位点磷酸化水平较高。SQRDL的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睾丸癌以及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的浸润水平相关。SQRDL主要参与细胞凋亡以及生物合成代谢过程。结论:SQRDL可能在这些肿瘤中充当肿瘤启动子,且可能是癌症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31例X线分析李庭华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为一常见疾患,又称扁平髋,本文对我院X线照片资料完整的31例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31例中男性25例,女性6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8... 相似文献
3.
256例药物性肝病血清酶谱学变化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998~2007年本院药物性肝损伤病例2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和转归等特点。结果引起肝损伤药物中中药占首位(23.8%),其次为免疫抑制剂(11.7%);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纳差、尿黄、恶心和右上腹不适等;治疗后88%治愈好转,病死率为6.6%。结论致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病死率较高,临床医师用药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量并评价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QOL)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SF-36量表,对22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2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QOL测量与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SF-36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肝炎后肝硬化患者QOL的主要因素是性别、Child-Pugh分级、血小板计数(P=0.004、0.013、0.011).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全面下降,Child-Pugh分级、性别与血小板计数为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量并评价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QOL)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量表,对22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2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QOL测量与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SF-36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肝炎后肝硬化患者QOL的主要因素是性别、Child-Pugh分级、血小板计数(P=0.004、0.013、0.011)。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全面下降,Child-Pugh分级、性别与血小板计数为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红细胞(RBC)参数和血小板(PLT)参数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8例慢性乙肝患者和40例健康者RBC参数(RBC计数、RDW、MCV)和PLT参数(PLT计数、PDW、PCV),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肝炎重度RBC、RDW(P<0.05)、PLT(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RBC、RDW、MCV、PLT、MPV,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BC参数和PLT参数可反映慢性肝病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红细胞(RBC)参数和血小板(PLT)参数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8例慢性乙肝患者和40例健康者RBC参数(RBC计数、RDW、MCV)和PLT参数(PLT计数、PDW、PCV),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肝炎重度RBC、RDW(P<0.05)、PLT(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RBC、RDW、MCV、PLT、MPV,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BC参数和PLT参数可反映慢性肝病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