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在膝骨关节炎(KOA)大鼠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干细胞生长因子-β(SCGF-β)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G490组和DUSP19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RhoA基因的腺病毒siRNA系统,并联合TNF-α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分析RhoA在肿瘤细胞中的功能和作用。方法用已构建的RhoA干扰质粒构建RhoA的腺病毒siRNA系统,筛选重组病毒并感染HepG2细胞,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RhoA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水平。感染Ad-siRNA-RhoA腺病毒的肝癌细胞用TNF-α诱导后进行MTT以及细胞内DNA片段化检测。结果成功构建RhoA基因的siRNA腺病毒系统。用重组病毒感染肝癌细胞,RhoA蛋白表达抑制率为76.48%;RhoA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降低74.46%。MTT检测显示,感染腺病毒Ad-U6-control对照组以及感染腺病毒Ad-siRNA-RhoA实验组的细胞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41,P>0.01),即利用siRNA抑制肝癌细胞中RhoA表达,肿瘤细胞凋亡不明显。TUNEL检测显示,RhoA腺病毒siRNA联合TNF-α致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显著。结论构建的腺病毒siRNA载体系统能抑制目的基因RhoA的表达,联合TNF-α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为肿瘤基因功能的基础研究和肿瘤基因治疗打下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快感缺失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一线抗抑郁药物对快感缺失效果欠佳,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抑郁症快感缺失的应用得到重视。间歇性θ脉冲刺激作为一种较新的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法受到临床关注,并应用于抑郁症快感缺失的治疗。本文介绍了抑郁症快感缺失的定义、评估和主要神经机制,综述了经颅磁刺激在抑郁症快感缺失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究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人格、自我呈现策略和情绪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策略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伯克利情绪表达问卷,对随机抽取的37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⑴外倾型人格总分与真实自我呈现策略总分呈正相关(r=0.170,P=0.001),与正性情绪表达呈正相关(r=0.166,P=0.001),与情绪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184,P=0.001),真实自我呈现策略与正性情绪表达呈正相关(r=0.239,P=0.001)。⑵真实自我呈现策略在外倾型人格与正性情绪表达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371名大学生的外倾型人格、真实自我呈现策略与正性情绪表达关系密切,真实自我呈现策略在外倾型人格与正性情绪表达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与胫骨平台后侧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2010年10月至2017年10月行膝关节MRI的门诊或住院病人581例,年龄为(45.72±11.38)岁(20~79岁);男362例,女219例。分析所有病人的膝关节MRI影像学资料,记录病人ACL损伤程度(轻度损伤/断裂/撕脱骨折)、胫骨平台后侧骨损伤程度(骨挫伤/骨折),以及股骨损伤、半月板和侧副韧带损伤情况,并分析其致伤原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病人ACL损伤与胫骨平台骨损伤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可能的损伤机制。结果581例病人中,ACL轻度损伤440例(75.73%),ACL断裂122例(21.00%),ACL撕脱骨折19例(3.27%)。202例出现胫骨平台后侧骨挫伤,47例出现胫骨平台后侧骨折;152例(61.04%)发生在外侧平台,59例(23.69%)发生在内侧平台,38例(15.26%)发生在双侧平台。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CL损伤程度与胫骨平台后侧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344,P<0.0001)。结论随着ACL损伤程度增加,胫骨平台后侧骨损伤越重,且以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损伤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直立式分娩方式在自然分娩中对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收治的正常临产且经阴道分娩的48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传统仰卧位分娩(n=339),观察组为直立式分娩(n=142).分别比较两组初产妇和经产妇的产程时间、会阴裂伤程度、产后出血以及脐动脉血气的pH值、碱剩余、乳酸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初产妇会阴侧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会阴裂伤程度、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初产妇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pH、碱剩余和乳酸,经产妇新生儿pH值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直立式分娩方式能够帮助 自然分娩的产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新生儿酸中毒的发生概率,促进自然分娩,降低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16S rDNAs的快速检测血液细菌污染的荧光定量PC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快速筛选血液及血液制品中细菌污染的方法.方法 对20余种常见致病性细菌的16S rDNAs进行多序列比对,设计扩增细菌16S rDNAs基因的荧光定量PCR(FQ-PCR)通用引物.以12种致病菌、2种真菌、1种支原体、1种病毒和人基因组DNA为模板,验证通用引物检测细菌的特异性.通用引物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16S rDNA靶片段,构建标准质粒pMDT-Bfr,并建立FQ-PCR定量标准曲线.分别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作为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代表菌,以其不同浓度的DNA为模板进行FQ-PCR反应,检验该方法的敏感性.抽提梯度稀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模拟血液细菌污染标本的总DNA作为FQ-PCR反应模板,检验基于16S rDNAs的FQ-PCR作为血液细菌污染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结果 设计的FQ-PCR通用引物有较高的特异性,仅能检测出细菌的16S rDNAs;用该方法检测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对于浓度在103拷贝/μl以上的16S rDNAs基因都可以准确定量;以该方法检测血液细菌污染模拟标本,灵敏度可达到105CFU/ml.结论 初步建立了以16S rDNAs作为FQ-PCR靶基因快速检测血液细菌污染的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