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永久性双腔导管的操作流程改良对预防透析导管堵管和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透析中心置入长期透析导管的21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10例按照2010版血液净化标准进行导管使用和护理,观察组11例强化双腔导管的细节管理,即整个操作过程不让血液在导管内停留,同时操作环节没有导管口的暴露机会.结果 对照组1 200个导管日,导管不全堵塞71例次,完全堵塞12例次,感染6例次;观察组1 200个导管日,导管不全堵塞11例次,完全堵塞2例次,感染0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导管使用和维护中,注重细节管理,可有效防范导管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捷、简便、安全有效的复用透析器预充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患者费用。方法将200只复用透析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只,对照组采用传统预充方法预充,即先将透析器中的消毒剂排出,再用生理盐水冲洗血室和透析液室;实验组采用快速预充方法,先不排出透析器中的消毒剂,夹住侧管避免预充液流入,再将动脉血路驱净空气后直接连接复用透析器冲洗,并将透析机温度调至38℃。结果两组复用透析器测试全部合格,实验组生理盐水用量和预冲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快速预充复用透析器与传统预充法同样安全有效,且省时省力、节约成本,减少患者费用和等待透析时间。 相似文献
3.
一次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中约120L透析液通过透析器的半透膜与患者的血液间接接触,透析液对透析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为有效控制透析患者医源性感染的隐患,配制透析液过程中如何防止微生物污染受到重视。但由于每次透析治疗时,透析液通过壶口暴露于空气中大多长达4h之久,为了减少透析液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我科自制了壶口罩用于透析治疗过程中,经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脓毒症患者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和35例我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首诊的脓毒症患者血浆HMGB-1浓度,进行对比,并将脓毒症患者血浆HMGB-1浓度与其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浆HMGB-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89±3.40)ng/mLvs(1.71±0.36)ng/mL,P=0.00];脓毒症患者中,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浆HMGB-1浓度显著高于非感染性休克患者[(10.40±1.50)ng/mLvs(4.25±1.41)ng/mL,P=0.00];脓毒血症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与血浆HMGB-1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性(r=0.539,P=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HMGB-1浓度明显升高,检测血浆HMGB-1浓度可为脓毒症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医疗设备是临床诊治疾病的客观依据,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大民众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医疗设备对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尤其重要,如何科学、规范地执行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费用、最合理的方式获得医院设备的最大可用性,还需要医院设备部门和临床使用科室不断探索和努力。2011年3月我院设计了医疗设备故障报告与维修信息记录单,通过OA 相似文献
6.
7.
8.
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因管路固定不当导致患者失血的事件时有发生.我院自2007年3月起采用"n"字型固定血液透析管路法,使用6000余次,无一例失血事件发生.本文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0%高渗盐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水肿与抑制小胶质细胞分泌TNF-α是否相关.方法:取72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死组、10%高渗盐水(Hypertonic saline HS)组,MCAO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于再灌注开始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10%HS.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检测脑含水量;治疗12h组分别用Western Blot、RT-RCR法检测TNF-α蛋白与mRNA的表达量;治疗24 h组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缺血灶周围TNF-α与小胶质细胞的表达.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组脑含水量显著增加,12h亚组TNF-α蛋白以及mRNA表达亦显著增加(P<0.05),而10%HS组脑含水量较脑梗死组减少,TNF-α蛋白以及mRNA表达亦显著下降(P<0.05);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组24 h亚组TNF-α表达升高,而10%HS组较梗死组TNF-α表达下降,各组TNF-α与小胶质细胞不同程度共定位表达.结论:10%HS可以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释放TNF-α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脑水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