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4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4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仙桔汤     
本刊新辟“名医良方”专栏,介绍全国各地各老中医确有疗效的方剂,欢迎踊跃赐稿。来稿时请注明名医职称、年龄。  相似文献   
2.
<正> 痢疾一证,历来医家审因论治,大多详于湿热而略于燥邪.考《素问·至真要大论》有"阳明司天,燥淫所胜……注泄鹜溏"的记载.可见前人早就认识到燥邪可以形成便泄等证候.舒弛远富有卓见,他将秋燥化痢列为痢疾分证论治的纲领之一.其论云:"痢之为病,其纲凡四:曰陷邪,曰秋燥,曰时毒,曰滑脱",惜乎语焉未详,治法亦未大备.燥痢,系感受燥邪,以燥甚则干,重伤阴液为特征的痢疾.其发病机理大致有以下数端:一者因秋阳暴烈,肺染燥热,燥乃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蕴藏丰富,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充实、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在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成为传统医学中的一枝奇葩.当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说:"21世纪医学的主宰者,是中医中药."但是令人忧虑的是中医人才的断层,所以当务之急必须加强中医素质的提高,大力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名医的成长,积极响应吴仪副总理提出的"名医、名院、名科"的"三名"工作指示精神,把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为“十八反”平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十八反”平反朱良春述(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南通226001)何绍奇整理2(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开发区北京100093)药有相反,其说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序例》(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所辑出者)。五代时韩保升《蜀本草》指出:“相反者十八种”,...  相似文献   
5.
甘松,味甘微辛,性温,为脾胃病之要药,在宋人脾胃病证治方中较为常见。如《和剂局方》大小七香丸、大沉香丸、木香饼子、木香分气丸诸方皆用之。上述诸方,用药亦大同小异,大旨不外行滞配香附、台乌药、丁香、砂仁、藿香、莪术等,温中配肉桂、干姜等。甘松温而不燥,甘而不滞,微辛能通,故兼温中理气之长,且以其芳香之气大可醒脾。如李时珍说:“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人脾胃药中,甚醒脾气。”从(局方》诸方所列“主治”来看,诸如“脾胃气冷”、“不思饮食”、“心肠病塞”、“气滞气注”、“脾胀脾疼”。“口淡”等等,皆因脾胃…  相似文献   
6.
方药拾贝(十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配莪术治慢性胃疾消症瘕积聚慢性胃疾和症瘕积聚有其共性:由于久病耗气损精,而致气衰无力,血必因之瘀阻,因之常呈气虚血瘀之候。朱师认为此类病证应选益气活血,化瘀生新之品,方能奏养正消积之功。《本草汇言》谓:“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王执中《资生经》曾载:“执中久患心脾疼,服醒脾药反胀。用蓬莪术面裹炮熟研末,以水与酒醋煎服立愈。”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女科方又有理冲汤用黄芪、党参配三棱、莪术之例。彼指出:“参、芪能补气,得三棱,莪术以流  相似文献   
7.
潘峰  郭建文  朱良春  张琪  周仲瑛  邓铁涛 《中医杂志》2011,52(14):1173-1176
阐述辨治疑难重病应重视"核心病机"与辨病论治的观点。总结邓铁涛、朱良春、张琪、周仲瑛、路志正、颜德馨等国医大师治疗疑难病、危重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从探讨中医学"病"、"证"、"症"的关系,分析中医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的关系等方面,结合国医大师具体病例进行分析。认为诊治疑难重病时,应学会把握"核心病机",在重视传统辨证论治的同时,也应重视辨病论治,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章次公医案     
肝阳、肝风:张×,男,以经验言之,脉沉微者,用温补;脉弦硬者,当滋肾。滋肾药利小溲一也,降低血压二也,增加营养三也。丹皮五钱、牛膝一两、猪苓八钱、泽泻一两、鲜生地八钱、菟丝子四钱、白芍四钱、萆薢五钱、茅根一两、桑皮四钱。二诊:肾脏病患者,血压必高,高则两脉弦硬如石,高之日久,当然引起心脏病。泽泻一两、猪苓八钱、萆薢四钱、冬葵子四钱、石苇三钱、扁蓄三钱、桑皮三钱、牛膝四钱、茅根一两、白芍四钱、蝼蛄一钱研末吞。三诊:两脉愈重按愈有力,即古人所称之牢脉、革脉。喘不能平卧。利小便亦降低血压之一法。干地黄一两、牛膝六钱、丹皮四钱、萆薢三钱、  相似文献   
9.
刊首语     
<正>~~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伤寒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众所周知,此书之全名应为《伤寒杂病论》。由于历史的原因,仲景的原作被“一分为二”,初经晋王叔和编次整理,将《伤寒论》部分单独分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