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外阴白色病变(white lesions of vulva)又称为外阴营养不良(vulvar dystrophies),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外阴瘙痒是该病的最主要症状,另外以病变区域皮肤和黏膜色素减退或发白,皮肤粗糙、皲裂、萎缩及变薄等变化为特征。该病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亦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多采用激素、中药等局部用药或局部激光等治疗,虽可一定程度改善症状,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道前壁补片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前、中盆腔脱垂的中短期疗效。方法烟台毓璜顶医院妇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以前、中盆腔联合缺陷为主的患者31例,实施阴道前壁补片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其中改良Gynemesh聚丙烯补片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12例;Prolift系统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10例;Prosima系统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9例。术后定期随访,采用客观评价指标POP-Q测量值及主观评价指标PFIQ-7评分进行中短期疗效分析。结果 12例采用改良前壁Gynemesh聚丙烯补片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的手术时间80~150min,平均(115.2±23.9)min,术中出血50~350ml,平均(121.7±91.4)ml。10例采用前壁Prolift盆底重建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的手术时间70~150min,平均(90.4±24.3)min,术中出血20~100ml,平均(70.0±28.2)ml。9例前壁Prosima盆底修复系统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的手术时间55~120min,平均(87.7±22.3)min,术中出血20~100ml,平均(58.9±28.5)ml。所有患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1~3d,平均(1.9±0.6)d;术后疼痛NRS评分0~8分,平均(2.9±2.2)分;住院天数6~17d,平均(9.1±2.2)d。除1例患者术后4个月因内科疾患去世以外,其余患者均按期随访,随访率96.8%。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2~29个月)。术后客观治愈率为96.8%。出现网片外露1例;新发压力性尿失禁1例。术后1年PFIQ-7评分由术前的(105.2±10.6)分降至(14.9±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前壁补片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前中盆腔的联合缺陷中短期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脱垂患者的脱垂症状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远期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仍有待继续积累病例并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估腹腔镜保留盆腔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及其对膀胱与直肠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比较行LNSRH与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RH)的宫颈癌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LNSRH组术后拔除尿管及首次排气时间短于LRH组(P=0.039,P=0.041);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清扫盆腔淋巴结数、宫旁组织切除长度及阴道切除长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NSRH可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促进患者术后膀胱和直肠功能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5.
6.
曲路芸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7(6):600-604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I)。而阴道穹窿脱垂是POP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传统子宫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子宫切除术后2~13年,发生率为2%~45%,可导致妇女泌尿系统、肛门、直肠及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盆底解剖研究的深入,阴道穹窿脱垂修复重建手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为深入了解导致阴道穹窿脱垂的病因,本研究对其相关风险因素、诊断手段、治疗方式和效果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等,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1 女性,39岁.因"停经73 d,阴道流血7 d,下腹隐痛3 d",于2007-04-25入本院.病史采集:G2P1,LMP为2007-02-11.73 d前自测尿hCG呈阳性,7 d前出现阴道流血,3 d前下腹隐痛于本院就诊.平素月经欠规律,周期为5~6 d/(2~3)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表达谱芯片筛选子宫颈癌介入治疗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探究宫颈癌介入治疗的分子机制。方法取3例治疗有效的宫颈癌治疗前后的组织标本,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查差异表达基因,利用MAS软件挖掘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通路。结果介入治疗后和治疗前癌组织相比有209条基因表达上调,922条下降。功能分析示涉及细胞DNA修复、有丝分裂、BRCA1、BRCA2和ATR基因相关通路、乏氧相关因子等。结论表达谱芯片可用来快速高通量筛查可能与介入化疗栓塞敏感性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9.
VEGF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3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30例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分别从细胞蛋白水平和分子基因水平检测VEGF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表达。结果:VEGF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0);VEGF与组织学分级相关:其表达按高、中、低分化顺序升高(P=0.007,P=0.001);但与病理分期无关(P=0.160)。结论:VEGF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高表达,参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肿瘤血管形成,可能在该疾病的早期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