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AF系统治疗腰椎骨折术后椎弓根钉断裂的原因.方法 对采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骨折106例中15例椎弓根钉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例为植骨融合欠缺;3例为螺钉过短;3例为复位不充分;1例为外伤因素所致;1例为内固定存留时间过长.结论 植骨融合欠缺、椎弓根钉选择不当、病椎复位不充分是术后椎弓根钉断裂的主要原因,内固定物存留时间长及外伤等因素亦可导致椎弓根钉断裂.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和分析高龄老人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年龄75岁的高龄老年人患者60例,将其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各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的骨折愈合及死亡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术前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不适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手术组30例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为26例(86.67%),死亡4例(13.33%);非手术组30例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为13例(43.33%),死亡17例(56.67%)。手术组骨折愈合率明显优于非手术组,而死亡率则显著低于非手术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高龄老年人髋部骨折能有效控制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并能早期下床活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诊疗过程中失误原因及与术后早、中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55例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髋臼后壁骨折按Letournel分类,典型后壁骨折30例,后上骨折15例,后下骨折10例。受伤至就诊时间平均为8h(0.5~14h),至手术内固定时间平均为7d(3~11d)。回顾诊疗经过,并对术后早、中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55例随访28~36个月(平均32个月)。1例合并胫骨近端骨折患者髋关节闭合整复过程中发生腘血管损伤;8例于内固定术前CT检查发现股骨头仍处于后脱位状态,术后12~25个月(平均16.5个月)均出现股骨头囊性变;12例出现髋关节异位骨化。依据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优32例,良1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2.7%。按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优25例,良17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为76.4%。结论术前髋关节漏诊、骨牵引体位不当以及闭合整复操作中对股骨头复位误判是诊疗失误的主要原因。延迟复位增加了术后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改变及异位骨化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股骨颈骨折后由于骨折的剪切力大以及血供差等多种因素,故治疗效果常难满意,我科自2000年~2004年来用闭合整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36例,疗效满意,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在33~78岁,平均56岁。其中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者12例,糖尿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