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下丘脑-垂体轴对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反馈调节方式.方法 将联胺损伤内皮细胞(EC)的信息分别反馈于下丘脑(H)、垂体(P)、下丘脑-垂体(HP),制成HP轴条件培养液并作用于正常和受损EC,检测EC丙二醛(MDA)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结果 3种条件培养液(H、P、HP)对正常内皮细胞(N-EC)MDA代谢、NOS表达的影响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受损内皮细胞(D-EC),H和P的作用也不明显(P>0.05),但HP能使其MDA含量下降,NOS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 HP轴对EC MDA代谢、NOS的表达的反馈调控作用依赖于轴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丘脑-垂体轴反馈调节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将OX-LDL损伤内皮细胞的信息分别反馈于下丘脑(H)、垂体(P)、下丘脑-垂体(HP),制成下丘脑-垂体轴条件培养液再作用于受损内皮细胞,检测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产量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H组和P组条件培养液对受损内皮细胞NO产量、ICAM-1表达的作用不明显(P〉0.05),HP组能使其NO产量显著增加(P〈0.01),同时减少ICAM-1的表达(P〈0.05)。结论:完整的下丘脑-垂体轴对内皮细胞NO代谢、ICAM-1的表达有反馈调控作用,可抑制AS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修补小儿食管裂孔疝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在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采用3个trocar孔法腹腔镜下修补小儿食管裂孔疝12例。其中:滑动型(Ⅰ型)5例;食管旁裂孔疝(Ⅱ型)3例;混合型食管裂孔疝(Ⅲ型)2例;巨大型食管裂孔疝(Ⅳ型)2例。通过X线吞钡动态透视确诊,还纳疝内容物,切除疝囊,并用丝线紧缩、修补食管裂孔,全部进行了360°Nissen′s胃底折叠术。结果12例采用腹腔镜下手术修补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0~160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约10 mL。术后1~2 d开始进食,5~7 d出院,出院前均行钡剂胃食管造影,食管裂孔无明显异常。12例随访7~70个月,平均42个月,无明显反流。结论腹腔镜下修补小儿食管裂孔疝安全可靠,创伤小,手术野显露清晰,可以在治疗裂孔疝同时还可探查腹部是否有其他的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人胎回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形态发生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术和体视学方法对人胎回肠DC的出现时间、形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第11w时人胎回肠固有层开始出现阳性DC,其数量随胎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多;回肠固有层及集合淋巴小结(Peyer’s Patches,PP)阳性DC的数密度均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大,而集合淋巴小结DC的数密度比同期固有层的要高(P〈0.05);平均表面积随胎龄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而集合淋巴小结DC的平均表面积比固有层的要小(P〈0.001);集合淋巴小结DC的表面积体积比比固有层的要小(P〈0.05)。结论:人胎回肠DC的数量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多,固有层DC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均与集合淋巴小结DC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麻醉解剖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理论的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医学院校中,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对课程的改革其核心是教学法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能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意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衔接,努力创造一种能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环境;而且,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段式”的教学模式,难免会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课堂、实验教学与临床的脱节,并且,基础教育脱离于社区与社会,这种模式忽视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熏陶,这既禁锢了学生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以及医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促使医学教育的国际化成为了必然。解剖学是医学生最先接触的也是最重要的医学基础科目之一,因此解剖学的双语教学和留学生的教学就为是近年来颇受医学界关注的问题,双语教学通常的理解是指针对在中国以汉语为母语的在校医学大学生,使他们能同时得到中文和英语(或其他外来语种)的专业教育。作者在医学留学生的解剖学教学中,插入了部分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部分解剖学常用术语,和与医学有关的日常用语,同时进行英一汉对照讲解,以期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避免桡动脉插管后并发栓塞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避免桡动脉插管后并发栓塞提供解剖学资料,用游标卡尺测量了32具尸体共64侧的桡动脉近腕部直径及分支起点,并对其中16具共32侧桡动脉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了内、外径。桡动脉在平桡骨茎突处和距茎突上5cm处的外径分别为3.21±0.62mm和3.06±0.57mm,P>0.05。管壁厚度分别为0.59±0.16mm和0.50±0.12mm,P<0.02。腕掌支和掌浅支起点在桡骨茎突上方11.55±5.94mm。结果提示:桡动脉插管时穿刺针直径应在1.266±0.38mm范围内,进针部位在桡骨茎突近侧23.2~50mm处为宜。此外,对穿刺方式、进针角度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武汉钢铁公司第一职工医院(430080)徐能全近年来,笔者应用手法、封闭、牵引、针刺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45例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4岁~62岁,平均42岁。病程... 相似文献
10.
尺神经肘管段半脱位的临床解剖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一步探讨尺神经肘管段半脱位的解剖因素 ,为尺神经前移术提供依据。方法 :选教学用的 4 8侧(男 36、女 12 )成人固定上肢标本 ,观测尺神经肘管段横径和肘管横径 ;对 5 7块干性肱骨的尺神经沟和内上髁宽度进行测量 ;对临床 10例患者的尺神经沟X线摄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1)肘管横径和尺神经肘管段横径分别为 :男 (6 .12± 0 .83)mm和 (4.2 4± 0 .6 9)mm ,女 (5 .93± 0 .71)mm和 (4.15± 0 .71)mm ;(2 )肱骨尺神经沟深度和内上髁宽度分别为 :左 (7.93± 0 .75 )mm和 (13.12± 1.0 5 )mm ,右 (7.89± 0 .81)mm和 (13.2 1± 1.2 3)mm ;(3)屈肘时肱三头肌内侧头向前、向内突出 ,伸入肘管挤压尺神经 ,肱三头肌内侧头收缩时可引起尺神经半脱位。 10例尺神经半脱位患者尺神经沟切线X摄片 ,有 6例患侧示尺神经沟较健侧变浅。结论 :(1)肘管段尺神经过粗、肘管相对浅窄 ,肱骨内上髁宽度过窄、尺神经沟变浅时 ,尺神经易发生半脱位 ;(2 )肘管段尺神经半脱位与肘管综合征无直接关系 ;(3)肘管段尺神经半脱位时行尺神经前移术可避免尺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