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负荷权重法在计算病区护理工作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负荷权重法计算护理工作量的可行性和客观性,为病区分类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由研究小组从该院HIS系统数据库调取护理共性项目,各病区指定专人对专科护理操作频次进行统计上报获取护理专科项目,通过Delphi法,由20名专家通过2轮问卷调查确立纳入的护理共性项目指标,用负荷权重法确立各共性及专科护理项目权重,从而计算护理共性项目工作量当量和护理专科项目工作量当量.结果 61个病区共获取符合标准的护理共性项目45项,护理专科项目217项;均赋予相应权重系数.分别应用权重系数计算和传统的计数法计算全院61个病区的护理工作量,结果显示加权前后排名前10位的病区有差异.结论 负荷权重法比较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了该院病区护理工作量的情况,奠定了病区分类工作基础,从而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施预警机制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2017年在我院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共33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的回顾性分析,其中180例实施了预警机制的患者为试验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的150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等指标,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重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和hs-C反应蛋白(hs-C reactive protein,hs-CRP)在组间、组内交互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Ⅲcomplex,TATⅢ)在组内及组间*组内交互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血管超声结果显示,试验组最大血流速度(velocity maximum of blood,Vmax)大于对照组、总静脉瘀滞指数(blood stasis index of common femoral vein,SI)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预警机制对减少骨科手术患者术后DTV形成具有一定作用,可以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应用Delphi法建立医院病区分类的评价指标之一——护理操作共性项目与权重。[方法]提取我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中所有可计费的护理操作项目106项,由20名专家通过4轮问卷调查进行增删,确立护理操作共性项目内容及各项目权重。[结果]共确定45项共性操作项目及其权重,其中专家的积极性系数平均为97.4%,权威系数平均为0.83,协调系数平均为0.63。[结论]咨询专家代表性强,积极性高,权威程度与协调性好;应用Delphi法建立45项护理操作共性项I/1与权重,从而计算各病区的共性护理操作项目工作量当量,作为进行病区分类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SWOT 分析法,找出适合急诊护理带教的对策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将实习护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制定对策,实验组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教学管理.结果 实验组在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SWOT分析法优于传统的管理方法.结论 SWOT分析法直观、简单,适合急诊护理临床带教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APACHE评分及其在护理领域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APACHE评分系统及其发展,在护理中的主要应用方向进行综述.指出APACHE评分在护理中的应用为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效果的评价,护士素质的提升,但也有其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我国近年来以医院为主体的护理信息化平台构建和应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信息平台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从常用理论或理念的内涵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领域类别和不足之处分析总结。结果 常依据理论或理念有护理程序、“O2O”理念、风险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主要集中的领域类别包含护理技术、症状管理、风险评估与预警监测、护理管理、互联网+护理服务、区域协同照护。结论 信息化的蓬勃发展增强了我国护理信息平台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但在平台构建和应用方面仍存在缺乏多中心、大样本数据,应用连通性有待提高,理论依据及实践过程有待进一步优化等不足,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皮瓣移植术后微循环九宫格观察法的动物模型,并将其制成指示牌应用于临床,以提高临床护士对皮瓣观察的准确性。方法:构建动物模型,验证九宫格观察法,制作九宫格指示牌应用于临床,比较采用九宫格观察法前后护士的漏诊率、误判率及血管危象的发现时间。结果:动物实验两组血管危象发现时间、皮瓣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实验两组血管危象发现时间、误判率、漏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皮瓣包扎方法联合术后应用九宫格分区域观察法能更早期发现皮瓣血管危象,提高皮瓣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皮瓣移植术后微循环监测现状,为规范显微外科医护人员在皮瓣移植术后微循环监测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2017年9月第七届中国穿支皮瓣高峰论坛现场,对来自全国的266名显微外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术后微循环监测现状、监测指标、方法和记录方式,共计20个条目。结果:2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