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4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27篇 |
综合类 | 10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79篇 |
中国医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工流产(人流)术是妇科临床终止妊娠简单而易行的手术,但稍有疏忽就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现就我院1994~1998年残留及漏吸的2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例中未产妇8例;经产妇20例,其中剖宫产史13例,阴道分娩7例。病史:第一次人流术前停经30~50天.平均42天;少于38天8例。21例查尿HCG阳性;7例有明显的早孕反应;12例因尿HCG阳性,妇查子宫小于停经天数,而行B超探查胎囊在1.3cm~1.9cm。1.2诊断人流术后7~38天,均有程度不同的阴道流血,流血量超过月经量13例,3例术后只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早孕反应仍存在,尿HCG… 相似文献
2.
汪艳 北京 ) 蔡丽伟 北京 ) 张红星 杜波 金超 阎浩 北京 ) 李玲芝 北京 ) 刘琦 北京 ) 闫俊 北京 ) 马文斌 栗克清 吕路线 张鸿燕 北京 ) 岳伟华 北京 ) 张岱 北京 ) 王力芳 北京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4):217-221
目的比较氟哌啶醇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按照1:2比例随机分为氟哌啶醇(n=120)和奥氮平治疗组(n=252),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观察;于基线及治疗2、4、6周末评定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 scale,PAN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ating scale for extrapyramdal side effects,RSESE)、静坐不能评定量表(barnes akathisia rating scale,BARS)和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 scale,AIMS);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线及治疗4、6周末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和肝功能等指标。结果氟哌啶醇组与奥氮平组基线PANS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周末氟哌啶醇组PANSS总分低于奥氮平组(53.31±1.64 vs.58.05±1.02),减分率高于后者(60.63±2.86%vs.52.45±1.80%),均P<0.05;两组有效率(66.7%vs.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周末氟哌啶醇组BMI较基线的变化值(0.08±0.20 kg/m2vs.0.91±0.12 kg/m2)、谷丙转氨酶异常病例数比例(16.98%vs.28.07%)均低于奥氮平组(P<0.05);第4周末氟哌啶醇组甘油三酯较基线的变化值低于奥氮平组(0.24±0.12 mmol/L vs.0.57±0.07 mmol/L),P<0.05。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73.3%)明显高于奥氮平组(10.71%),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氟哌啶醇治疗有效率与奥氮平相当,对体重、血脂、转氨酶的影响较小,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国产奎硫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验证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114例)和氯丙嗪组(107例),进行多中心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两药治疗剂量均为200~800
mg/d,疗程8周.疗效指标包括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不良反应指标为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PANSS和BPR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0.01);PANSS减分率奎硫平组为(65.9±27.8)%,氯丙嗪组为(66.5±26.4)%;临床总有效率奎硫平组68.1%,氯丙嗪组69.6%;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奎硫平组的不良反应较氯丙嗪组少,其中活动减少、震颤、扭转痉挛、静坐不能、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头晕的发生率显著少于氯丙嗪组(P<0.01或0.05).结论
国产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氯丙嗪相似,某些不良反应较氯丙嗪轻而少;是一种有效、耐受性好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4.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方法.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120例,剂量10~30 mg/d;利培酮组120例,剂量2~6 mg/d.疗程6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变化和有效率为疗效指标.结果 治疗第6周末,阿立哌唑组PANSS总分从基线的85.12分降至52.26分,平均减分32.86分;利培酮组从基线的86.89分降至50.30分,平均减分36.58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1,P=0.206).阿立哌唑组有效率为64.3%,利培酮组为68.9%,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00,P=0.316).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5.0%和73.3%.阿立哌唑组对体质量(F=4.535,P=0.034)和血清催乳素(F=33.576,P=0.000)的影响较利培酮组小.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不良反应相似;但阿立哌唑较少引起患者体质量增加,对血清催乳素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可变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既往口服抗精神病药缺乏疗效或无法耐受而需换药的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非随机、单组、为期12周的多中心的开放性临床研究,共纳入405例患者.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第12周末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临床总体印象-严重度量表(CGI-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安全性评价包括不良反应记录、锥体外系症状评定量表(ESRS)、实验室及生命体征监测等.结果 PANSS总分由基线的(70.1±19.3)分下降至治疗终点的(48.1±15.7)分(P<0.01),CGI-S由基线的(4.1±1.2)分下降至治疗终点的(2.5±1.1)分(P<0.01),PSP总分由基线的(58.6±14.9)分提高至治疗终点的(74.5±13.4)分(P<0.01).发生率>5%的不良反应有:锥体外系反应(39.0%)、失眠(6.5%)和过度镇静(5.5%),ESRS总分由基线的(13.0±2.1)分下降至治疗终点的(12.6±1.6)分(P<0.01).平均体质量治疗终点较基线增加(0.2±3.5)kg (P <0.05).结论 换用可变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对既往抗精神病药疗效不佳或耐受性不佳的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肯定,并具有较好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上海、北京、湖南三地精神科住院病人治疗状况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上海、北京、湖南三地三级医院中住院精神病人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自行编制的精神药物使用调查表对三地共1287例住院精神病人进行调查。结果(1)湖南与上海单一使用药物的比例略高于北京;(2)上海使用ECT的比例高于北京及湖南;(3)上海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比例高于北京及湖南;(4)三地使用氯氮平的比例均较高。结论上海、北京与湖南三地精神科住院病人药物治疗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各地医师的用药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评价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9例符合DSM-Ⅳ(第4版)精神分裂症患者,阿立哌唑组79例,剂量10~30mg·d-1;喹硫平组90例,剂量400~ 750 mg·d-1,疗程均8周.治疗前,治疗第4,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主要疗效.用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心电图等评价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4,8周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均<0.01),治疗8周末,PANSS总分减分差值及疗效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3%(20/79)和17.7% (16/90).阿立哌唑组对心率的影响较喹硫平组小;阿立哌唑组甘油三酯水平和心电图QRS间期较治疗前变化明显(P<0.05).喹硫平组心率、体重、体重指数、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变化明显(P<0.01).结论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两者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 相似文献
9.
10.
扎莱普隆治疗失眠症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评价国产II类新药扎莱普隆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受试者分别口服扎莱普隆胶囊5mg~10mg.d-1或佐匹克隆片7.5mg~15mg.d-1.疗程14d.结果意向性(ITT)分析样本患者234例,其中扎莱普隆组115例,佐匹克隆组119例.两组的睡眠障碍量表(SDRS)及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评分在治疗结束时均较基线显著减少(P<0.01).有效率扎莱普隆为67.8%,佐匹克隆为71.4%,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为嗜睡、口干、头晕、头痛及厌食.但扎莱普隆的嗜睡与厌食发生率显著少于佐匹克隆(P<0.05).结论扎莱普隆与佐匹克隆具有类似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佐匹克隆要少.为治疗睡眠障碍的安全而有效的新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