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成都市中老年农转非居民抑郁症状流行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选取本市1 645名45岁及以上中老年农转非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的中老年农转非居民抑郁症状;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家庭和个体)分析其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果成都市中老年农转非居民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4.5%。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吸烟、饮酒、社会支持、家庭平均月收入、移居年限之间,其抑郁症状有所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水平模型结果显示,中老年农转非居民抑郁症状在家庭水平存在聚集性。家庭水平的经济条件和移居年限,个体水平的年龄、慢性病、吸烟、社会支持是影响其抑郁症状的主要因素。结论中老年农转非居民抑郁状况不容乐观,应积极采取针对性预防与干预措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慢性病患病率和提高居民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卡方检验进行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单因素分析,两水平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家庭层面能解释的变异占18.5%,家庭环境卫生状况好(OR = 0.741,95%CI:0.587~0.934)和一般(OR = 0.771,95%CI:0.619~0.961)的居民、农转非(OR = 0.682,95%CI:0.553~0.841)、农民工(OR = 0.692,95%CI:0.523~0.912)、农村居民(OR = 0.633,95%CI:0.480~0.835)更不容易患慢性病,家庭经济水平中等(OR = 1.307,95%CI:1.100~1.554)和高(OR = 1.657,95%CI:1.327~2.070)的居民更容易患慢性病;40岁及以上(OR = 1.793,95%CI:1.161~2.768; OR = 4.789,95%CI:3.177~7.218; OR = 9.995,95%CI:6.534~15.291; OR = 19.440,95%CI:12.530~30.161)、不在婚(OR = 1.408,95%CI:1.146~1.731)、无业或退休(OR = 1.761,95%CI:1.413~2.193)、戒烟(OR = 1.656,95%CI:1.154~2.377)、超重(OR = 1.392,95%CI:1.182~1.640)和肥胖(OR = 2.574,95%CI:1.938~3.418)的居民更容易患慢性病,睡眠时间6 h及以上(OR = 0.567,95%CI:0.443~0.725; OR = 0.447,95%CI:0.319~0.626)的居民更不容易患慢性病。结论 注重个体健康生活方式培养的同时,加强家庭健康教育的把关,从个体和家庭两个层面促进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多糖是一类生物相容性好、无毒、非免疫原性的生物材料,现已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综述海藻酸盐、几丁质、葡聚糖、透明质酸和肝素等多糖及其衍生物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为引导城乡患者合理就医、促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格局的建设提供四川省城乡患者获取就医信息的客观数据。方法在成都市、宜宾市、遂宁市的中心城区及下属县中随机抽取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对抽中机构内的就医患者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获取就医信息的渠道及信任度、关注的就医信息内容、他人意见对就医选择的影响等),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城乡患者就医信息的最主要获取渠道前三位分别均为熟人朋友、自身体验、电视,与最希望的获取渠道基本一致。城市患者对网络渠道的信任度及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比例(5.3%、10.6%)均高于农村患者(3.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信息、医院口碑与花费水平均为城乡患者最关注的就医信息内容,农村患者对花费水平信息的关注度(26.7%)高于城市患者(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人、亲戚朋友、医生护士的意见对城乡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位列前三,城乡患者对医生护士意见的信任度高于亲戚朋友,低于家人。结论城乡患者获取的就医信息内容及他人的意见直接影响其对就诊机构的选择,应有针对性地改进医疗机构的宣传内容与模式,引导患者合理分流就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老年视力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流行水平及危险因素,为降低视力障碍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选择自报失明或半失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筛选得到有效样本1 462例,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得分评定抑郁症状,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65±10)岁,抑郁症状率为45.6%,抑郁症状平均得分为(10±7)分。55~64岁年龄组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75岁年龄组〔比值比(OR)=1.679,P<0.01〕;女性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男性(OR=1.310,P<0.05);城市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农村患者(OR=0.480,P<0.001);未患慢性病的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患慢性病的患者(OR=0.534,P<0.001);自评总体健康好的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自评差的患者(OR=0.324,P<0.001);无其他残疾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患有其他两种及以上残疾的患者(OR=0.570,P<0.01);睡眠时间较短的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睡眠时间正常的患者(OR=1.570,P<0.01);自评记忆力好的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自评差的患者(OR=0.380,P<0.001);生活极度满意的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一点也不满意的患者(OR=0.126,P<0.001)。结论 中老年视力障碍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其抑郁症状检出率与年龄、性别、城乡、是否患慢性病、自评总体健康、是否患有其他残疾、睡眠时长、自评记忆力、生活满意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8.
在医教协同背景下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改革、提高各层次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亟待健全组织保障、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作为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临床实践教学的专职教学队伍,创新实施“实践教学专职教学岗”工作制度,加强师资培训、完善激励机制,实现学员“入科有人管、过程有人教、出科有考核”,加强教学顶层设计和学员全程管理,加强教学研究、孵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举措、重塑教学文化,持续改进传承、形成质量控制闭环,全面提升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自2018年起针对本科临床课程实施“两会、七定、三备”的集体备课会制度,有效落实临床教师间学科协作、组织引领和资源整合,通过课前“备教、备学、备考”落实课程关键要素。在课程运行过程中,将PDCA循环质量控制理念与集体备课会制度深度融合,积极落实制定计划(plan)-组织实施(do)-检查结果(check)-处理改进(action)的全过程质控闭环,有效提升了本科临床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医学在职博士在学术论文写作的薄弱之处和学习需求.方法 面向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级在职博士发送在线问卷,测评其学术道德相关知识,及在学术论文撰写的各环节、主体内容各部分进行难度自评(采用五分制).使用SPSS对问卷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和Spearman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的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