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联合下腹部微波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分为3组,治疗Ⅰ组35例予桂枝茯苓丸联合下腹部微波治疗,治疗Ⅱ组35例予桂枝茯苓丸口服,治疗Ⅲ组34例予布洛芬口服,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变化,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PGF2a)含量。结果治疗各组经期腹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且治疗I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Ⅱ组和治疗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Ⅰ=4.121,tⅡ=3.765,tⅢ=3.126,P〈0.05)。治疗各组治疗后血清PGF2a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Ⅰ=4.528,tⅡ=3.552,tⅢ=3.860,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联合下腹部微波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针灸合并早期中医护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门诊首次确诊需药物治疗的乳腺增生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同时服用相同疗程的中药逍遥散加味汤剂,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针灸合并早期中医护理干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干预前后的症状与体征变化、焦虑和抑郁评分、复发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P< 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乳房肿块明显缩小,乳房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 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乳房肿块大小、乳房疼痛评分、伴随症状评分均明显小于或低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分别为(40.12±5.23)、(43.17±11.08)分,均明显低于同组干预前及对照组患者干预后(P<0.01).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9.0%,明显低于对照组(45.0%)(P<0.05).结论 内服中药加针灸合并早期中医护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不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消除焦虑抑郁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心理健康,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盆腔炎更好的方法,研究甲硝唑配伍α-糜蛋白酶结合体外射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药物加体外射频治疗)和对照组45例(单用药物),试验组用甲硝唑配伍a-糜蛋白酶在阴道侧穹窿注射,接着用体外射频治疗仪照射下腹30min,隔日1次,连用5次为1疗程,对照组用甲硝唑配伍α-糜蛋白酶在阴道侧穹窿注射,隔日1次,连用5次为1疗程。结果:试验组的治愈率为75.5%。而对照组的治愈率只有25·5%。结论:甲硝唑配伍α-糜蛋白酶结合体外射频治疗慢性盆腔炎无损伤,局部用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观察当归地黄饮加减联合子宫穴红外线贴敷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月经过少(肾虚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胶囊续贯治疗,治疗组给予当归地黄饮加减联合子宫穴红外线贴敷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取得一定疗效,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候群评分及子宫内膜厚度方面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地黄饮加减联合子宫穴红外线贴敷方案治疗月经过少,能够显著增加患者月经量,并明显改善患者经色淡黯、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寻对复发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RVVC)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3年8~12月该院妇产科门诊RVVC患者5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8例,阴道放置乳酸菌阴道胶囊每天1次,每次2粒.对照组20例,阴道放置达克宁栓,每天1次,每次1粒.两组均10 d为1疗程在局部治疗同时口服氟康唑胶囊150 mg,3 d服1次,连续3次.结果实验组治愈率94.7%,对照组治愈率70.0%,两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局部治疗与氟康唑口服配合使用,对RVVC是一种效果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病例报告例1 30岁,孕3产1。月经后17天突然右下腹剧痛伴阴道流血5天,加重1天,于1990年5月24日急诊入院。既往月经周期正常。近1年多有反复右下腹阵发隐痛病史,体检:体温37.6℃,脉搏80次/分,血压12/8kPa。急性痛苦表情。右下腹明显压痛,无肌卫及反跳痛。其他无异常发现。妇检:阴道有少许血性分泌物,宫颈轻着色,有举痛,子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蜂房灌注液保留灌肠联合宫腔注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4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148例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151服左氧氟沙星胶囊0.2g/次,2次,d+甲硝唑片O.5g/次,2次,d,疗程为7d。观察组患者复方蜂房灌注液(200m1)保留灌肠联合甲硝唑注射液50ral官腔注药,1次/d,疗程为7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2%(69/74),对照组为82.4%(61/74);观察组复发率为7.2%(5/69),对照组为26.2%(16/61),两组总有效率为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蜂房灌注液保留灌肠联合宫腔注药治疗盆腔炎的效果优于使用抗菌类药物,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妊高征及其并发症1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高征及其并发症的早期防治。方法:对121例妊高征及其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轻度妊高征63例,中度妊高征20例,重度妊高征38例,发生率随孕周的增长而增高,病情也随之加重。96例发生在37-43孕周,有合并症者75例,占62%,并发症依次为新生儿窒息(54.6%),胎儿宫内窘迫(21.3%),围产儿死亡(17.3%),贫血(17.3%)。死胎(12.0%),羊水过少(10.0%),产后出血(9.30%)。早产(9.30%),孕产妇死亡2例,结论:产前检查应高度重视妊高征的前期预测,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妊高征及其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妊娠达37孕周,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三阶梯"步骤(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组织病理学)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448例经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或宫颈多种病变并存的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可疑病变部位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诊断宫颈癌前期病变阳性率为5.80%,阴道镜检查诊断宫颈癌前期病变阳性率为58.95%,组织病理学诊断宫颈癌前期病变阳性率为21.48%,诊断宫颈癌的阳性率为2.22%。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病变的初步筛查,阴道镜及组织学检查与细胞学相比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阴道镜和组织学是互为补充的两种筛查诊断技术,宫颈病变必须经"三阶梯"步骤才能最后确诊,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