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艾纳香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t Arn.)是海南大宗道地药材之一,在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以及东南亚的印度、越南、新加坡等地均有分布.裸花紫珠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是其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较为严重,为求其能正确、合理地古为今用,本文对裸花紫珠的植物来源、药用历史以及混淆品进行了本草考证,以期能为扩展裸花紫珠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皮肤创伤一般指皮肤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所造成的皮肤组织破坏以及可能发生的全身反应。现在常用的创伤模型有急性创伤模型、慢性创伤模型以及病理性瘢痕模型。急性创伤模型根据致伤原因可分为:皮肤切割创伤模型、皮肤切除创伤模型、烧伤模型等。慢性创伤模型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糖尿病溃疡模型、衰老难愈型模型、褥疮溃疡模型等。病理瘢痕模型常用的有裸鼠瘢痕移植型、兔耳增生瘢痕模型。创伤药物研发需要合适的动物模型,本文旨在对近些年皮肤创伤模型及其特点进行归纳,以利于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模型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高良姜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的全长cDNA,分析其组织表达模式及茉莉酸甲酯(MeJA)的调控模式,为高良姜有效成分的基因调控及基因工程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简并引物RT-PCR和RACE技术从高良姜根茎中克隆DXR全长cDNA,运用生物信息学解析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其组织表达模式和MeJA的调控模式。结果:克隆了高良姜DXR全长cDNA序列(AoDXR),开放读码框长1 419 bp,编码的蛋白质含472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约51.48 kDa。推导的AoDXR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高等植物的DXR具有高度的序列一致性(73%~99%)。AoDXR在高良姜叶片中表达量最强,而在根茎中表达量较弱。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提高了根茎AoDXR的转录水平和1,8-桉油精含量。结论:AoDXR在高良姜根茎中的表达水平与1,8-桉油精的积累不一致,反应了AoDXR催化的终产物的多样性和表达调控的复杂性。外源MeJA可促进根茎AoDXR的表达和1,8-桉油精的积累,对提高药材品质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裸花紫珠药材中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对海南不同来源的裸花紫珠药材样品中7种成分含量进行分析。方法:采用HPLC,色谱柱为Agilent-TC C18,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 L·min-1,波长为330 nm,柱温为30℃。通过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比较海南不同来源裸花紫珠含量差异。结果:该色谱条件下7种成分分离程度良好,在规定的线性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4%~105.5%;来自海南的75份裸花紫珠药材样品中7个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变异系数在33.99%~83.91%,不同气候条件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裸花紫珠的质量控制;裸花紫珠药材主要化学成分积累受产地气候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艾纳香咀嚼片处方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蔗糖与甘露醇(1∶1)、艾纳香提取物包合物、木糖醇、薄荷脑、山楂粉、D-(-)酒石酸用量为影响因素,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结果最佳处方为85%蔗糖与甘露醇(1∶1)、9%艾粉β-环糊精包合物、0.7%木糖醇、0.5%薄荷脑、1%山楂粉、0.7%D-(-)酒石酸、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硬脂酸镁、0.5%滑石粉,所得咀嚼片的外观、口感、硬度、脆碎度、片重差异、含水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该方法简单、稳定、可靠,可用于艾纳香咀嚼片处方工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来源海南裸花紫珠中毛蕊花糖苷和木犀草苷含量变化,为裸花紫珠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毛蕊花糖苷和木犀草苷含量,通过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不同产地、采收时间和储存时间的裸花紫珠成分含量差异。结果:29份不同来源海南裸花紫珠中毛蕊花糖苷和木犀草苷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毛蕊花糖苷变异系数为69.78%,木犀草苷变异系数为50.38%。毛蕊花糖苷含量受产地和储存时间影响显著(P0.05),而木犀草苷则受产地因素影响显著(P0.05)。9月到翌年1月,儋州裸花紫珠毛蕊花糖苷含量呈增加趋势,而木犀草苷变化较小。此外,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结论:海南裸花紫珠药材成分含量变化较大,产地、采收时间和储存时间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高效的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特选种苗克隆技术体系并获得高质量的候选种质。方法 特选了通过初筛的3种L-龙脑不同含量(低、中、高)的种质母株,优化组培培养基配方,再比较母株和克隆苗中L-龙脑的含量。结果 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GC-MS分析证实,克隆苗中L-龙脑的含量与母株呈一致趋势。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一种保持遗传稳定性的高效组织培养技术。添加适量的胺鲜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可显著提高再生苗的生根效率。研究还表明,所选艾纳香种质(H)中的高L-龙脑含量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并且高L-龙脑的特性保留在克隆苗的后代中。为艾纳香无性繁殖选育优良种苗提供了宝贵的优质候选种质,具有较好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广藿香间作生姜与豇豆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种种植模式(广藿香单作、广藿香-生姜间作、广藿香-豇豆间作)的广藿香根际土壤的细菌16S rRNA基因和真菌ITS区片段进行测序,研究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环境因子与群落结构的关系。结果:间作豇豆的广藿香根际土壤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单作广藿香土壤,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则显著降低;间作生姜广藿香根际土壤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显著高于单作广藿香土壤。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间作生姜和豇豆后广藿香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单作存在明显差异。冗余分析(RDA)显示,土壤电导率、碱解氮、有机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强度最大。广藿香间作豇豆后通过改变土壤中电导率、碱解氮、有机质进而增加根际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并影响了广藿香根际群落结构。结论:广藿香间作豇豆在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