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bexarotene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白血病细胞株KG1a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KG1a,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分为TRAIL组、bexarotene组、300 ng/mL TRAIL联合bexarotene组和2.0 μmol/L bexaroten联合TRAIL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以先加bexarotene或TRAIL孵育,后加TRAIL或bexarotene处理设计序贯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分析KG1a细胞型自杀相关因子(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c-FLIP)表达变化.结果 TRAIL和bexarotene组的各浓度组间(bexarotene 2.0 μmol/L除外)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相应浓度的TRAIL组和bexarotene组(P<0.01).序贯实验表明,bexarotene具有逆转 KG1a对TRAIL耐药的作用(P<0.001).与2.0 μmol/L bexarotene 或300 ng/mL TRAIL 单独用药比较,两者联合应用能显著下调c-FLIP表达(P<0.05).结论 Bexarotene能显著增强TRAIL对KG1a的诱导凋亡作用,下调c-FLIP表达是协同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
单体核型(MK)目前被认为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不良预后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我院连续成功实施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初发MDS患者中常染色体单体缺失累及的染色体谱系并分析与其相应的临床病理表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我院血液科细胞遗传室自2004年2月至2012年5月连续成功实施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初发MDS患者细胞遗传学结果,并根据外周血分类计数、骨髓抽吸液涂片、骨髓活检及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按WHO分类标准进行分型。结果表明,初发MDS患者1 532例中异常核型者538例(35.1%),其中包括证实至少存在1条常染色体单体缺失患者202例。在202例中47例(23.3%)仅表现为单独具有单体异常,其余155例常染色体单体异常并发于2种异常(n=33,21.3%)或3种及以上异常即复杂核型(n=112,78.7%)。单体核型异常几乎累及所有22条常染色体,但7号染色体单体累及频率最高,在所有单独常染色体单体缺失病例中约达66.0%,其并发于2种异常或复杂核型中检出率也是最高的,其余并发于2种异常或复杂核型可重现的单体异常依次累及13号(12.5%),18号(8.3%),20号(6.3%),17号(7.3%),21号(5.2%),12号(5.2%)和5号(5.2%)。单独常染色体单体缺失病例的临床病理表型分析中RCMD(n=20,13例为-7),RAEB(n=12,11例为-7),RA(n=9,3例为-7),CMML(n=6,4例为-7)。单独20单体(n=7,3例RA,4例RCMD),单独20单体未见于RAEB或CMML病例。结论:常染色体单体缺失的高比例提示其对MDS发病的潜在影响。缺失主要累及7号染色体,提示7号染色体相关基因单倍体数量不足可能是MDS发病机制之一。累及其他整条染色体的单倍体数量不足可能不利于恶性克隆存活,除非其有害效应能被其他遗传学畸变效应抵消,这表明并发于2种异常或复杂核型可重现的单体异常累及的染色体谱系更为广泛。20号染色体单体缺失是相对良好的预后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变化规律并复习国内外文献总结规律及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该院近期收治的2例MM患者应用硼替佐米1.75 mg/次,静脉注射,每周2次(第1、4、8、11天),每3周(21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用药过程中每2 d检测血小板计数1次,结果应用Excel2003制表作图,反应血小板与化疗周期变化规律。结果 2例患者出现了Ⅲ、Ⅳ级的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呈现短暂性、可逆性、无剂量累积性的特殊变化特征。结论 硼替佐米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变化形式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抗肿瘤药物,其原因是由于药物对巨核细胞产板功能产生短暂的可逆作用,而非对巨核细胞或其祖细胞产生直接细胞毒作用。掌握其变化规律有助于临床医师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Ph染色体是1960年Nowell等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中首先记载,即9号和22号染色体长臂易位t(9;22)(q34;q11).在CGL患者中,90%以上的患者Ph(+).因此,它已成为该病的重要标志.70年代以来,在急性白血病中也发现有Ph染色体,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尤为常见.儿童癌症研究组(CCG)最新报告[1]2.3%的儿童ALL呈Ph(+),而Secker-Walker报道[2]成人ALL患者中则高达25%.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均发现Ph+ALL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超过50岁组高达43%.现对Ph+ALL患者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临床特点、细胞表面标记物、治疗及预后等若干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对MDS三系病态造血的补充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病理检查在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MDS)诊断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引起重视。塑料包埋切片由于能完整的保存骨髓造血细胞、间质细胞以及支架结构的形态 ,故而在判断红、粒、巨三系病态造血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对我院从 1994年 6月至 1999年 6月收治的 46例MDS的乙二醇甲基丙烯酸脂(GMA)塑料包埋切片的研究结果作一总结和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①MDS患者 46例 ,其中男性 2 9例 ,女性 17例 ,年龄 15~ 75岁 ,按照FAB诊断标准 :难治性贫血 (RA ) 3 1例 ,难治性贫血伴环行铁粒幼细胞增多 (RAS) 6例 ,难治性…  相似文献   
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凝血功能紊乱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出血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及诱导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主要死亡原因[1].但与APL相关凝血功能紊乱有关的血栓形成事件,却很少被我们描述及认识.过去数十年来,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创新性诱导方案的广泛应用降低了该病致命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2],但血栓形成事件仍有报道[3-4].APL患者并发大静脉血栓形成如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报道[5]较少.我们成功治疗l例ATRA诱导治疗期间并发CVST的APL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 ( MM)是一种源于髓内恶性、单克隆性浆细胞的扩增与堆积产生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以及以溶骨性骨损害为特征的赘生性血液病。其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反复感染、贫血、溶骨性骨损害及肾功能不全。在美国 ,MM约占恶性肿瘤相关发病率的 1 % ,占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 1 0 % ,其年发病率约为 4/1 0万〔1〕。亚洲地区的发病率约 2 .9/1 0万 〔2〕。本病确诊时的中位年龄约为 65岁 ,不足3%的患者 <40岁。变异型 MM是相对于通常类型而言的几种特殊类型的总和 ,主要有孤立性骨髓瘤、冒烟性骨髓瘤、成骨细胞性骨髓瘤、非分泌型骨髓瘤、两种以…  相似文献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切片中造血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骨髓塑料包埋切片中原位细胞凋亡状况。方法 :用 DNA末端原标记 (ISEL)方法检测 33例 MDS患者骨髓塑料冷包埋切片中凋亡细胞 ,缺铁性贫血 15例作对照 ,并对 MDS之 ISEL 阳性细胞经常规染色光学显像镜分析细胞来源。结果 :33例 MDS的凋亡细胞平均为 (38.0 6± 2 4.6 1)个 /m m2 ,对照组为 (19.2± 7.98)个 /m m2 ,P <0 .0 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MDS中低危组 (RA+RAS)凋亡率(43.5 8± 39.40 )个 /mm2 较高危组 (RAEB+RAEB- T) (2 6 .0 4± 2 1.0 2 )个 /mm2 高 (P <0 .0 1)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ISEL 阳性细胞主要来源于粒、红、巨三系造血细胞 ;分别占 38.45 % ,2 7.33% ,7.87%。结论 :MDS存在过度凋亡 ;MDS之 RA+RAS组凋亡高于 RAEB+RAEB- T组 ;凋亡细胞主要来源于三系造血细胞。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SDF-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的迁移、黏附和细胞凋亡中的生物学作用及有关的信号转导。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的细胞系KG1a、ML1、U937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DF-1对肿瘤细胞膜表面分子的影响;通过微孔细胞转移实验检测SDF-1对AML细胞的趋化作用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在趋化过程中的作用;用蛋白免疫印记技术检测P13K信号途径有关的细胞凋亡分子BCL—XL在SDF-1活化此途径后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AML细胞系不同程度表达CD34(KG1a=95.6%、ML1=4.6%、U937=4.8%)、CD45(KG1a=98.3%、U937=97.5%、NIL1=17.8%)、CXCR4(ML1=85.4%、U937=43.6%、KG1a=3.8%)、ICAM(KG1a=75.8%、U937=41.8%、ML1:46.3%)。SDF-1能促进CXCR4高表达的ML1和U937细胞在基质细胞的黏附并能够诱导此类细胞的迁移,上述作用被G蛋白抑制剂pertussistoxin(PTX)、P1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明显抑制;而对CXCR4低表达的KG1a细胞则无上述作用。SDF通过此途径还促进肿瘤细胞存活;此作用同样可被P13K抑制剂明显抑制,加用wortman—nin后促肿瘤细胞调亡显著增加。蛋白免疫印记检测phospho—AKT、BCL—XL显示,在SDF组明显增强,加用PTX、wortmannin组则减弱。结论:SDF-1能触发CXCR4高表达的ML1和U937细胞的极化形态的建立及诱导黏附分子的重新分布,从而通过P13K信号途径促进此类AML细胞的迁移,减少肿瘤细胞的调亡,而对CXCR4低表达的KG1a细胞则无上述作用。上述作用可以被P13K信号途径阻断剂和G蛋白抑制剂所阻断。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合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低强度化疗方案(CHG方案)对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MDS转化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30例未接受过化疗的高危MDS或MDS转化的AML患者入选CHG方案组,HHT和Ara-C每天1mg和25mg分别静脉滴注,连续14天,G-CSF300μg每天1次皮下注射,于化疗前12小时开始,持续使用至化疗结束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0×10^9/L。使用本方案1疗程后若取得完全缓解(CR),则给予常规化疗方案巩固并强化。33例高危MDS患者和MDS转化的AML患者入选CAG方案组,阿克拉霉素(Acla)每天10mg,连续8天,Ara—C每天25mg,连续14天,分别静脉滴注,G—CSF用法用量,同CHG方案。33例高危MDS和MDS转化的AML患者入选HA方案组,HHT每天2—3mg,Ara—C每天100—150mg,分别静脉滴注,连续7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10^9/L时,给以G—CSF,白细胞计数〉4×10^9/L时停用。结果表明:(1)CHG方案组1疗程后14例患者达到CR(46.67%),7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23.33%),总有效率为70%。CAG方案组1疗程后14例CR(42.4%),9例PR(27.3%),总有效率69.7%。HA方案组1疗程后11例CR(33.3%),3例PR(9.1%),总有效率42.4%。经统计学检验,CHG与CAG方案组比较P〉0.05,CHG与HA方案组比较P〈0.05。(2)30例接受CHG诱导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粒细胞缺乏的比例为40%(12例),平均持续时间8天,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3)14例经CHG方案1疗程取得CR病人,1人失访,其他9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8.2月;复发者再重复使用该方案未能取得再次缓解。(4)CHG方案组中14例CR患者中除1例失访外,6例仅接受HA/DA方案巩固及强化,已全部复发,平均CR持续时间6.1个月。另外7名患者除接受HA/DA方案外,还交替接受AA/TA/MA/IA等方案巩固及强化,平均CR时间已达10.6月,仍有4例处于持续缓解中。结论:CHG方案能取得较高的1疗程缓解率,与CAG方案相仿,高于HA方案。CHG方案骨髓抑制较轻,临床应用较安全。但取得CR后应加强巩固/强化治疗,避免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