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电子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可行性,寻求一种最为安全快捷效果可靠的用药方法。方法随机分观察组(490例)和对照组(490例),术前准备电子胃镜、氧气、多功能监护仪、气管插管器械等。观察组开放静脉输液生理盐水,再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液,观察病人反应及手术时间追加药量,直至病人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插胃镜。检查结束胃镜退至胃大弯上部处停止用药。对照组常规用1%利多卡因喷喉3次即开始检查。结果观察组均顺利完成检查,检查成功率为100%,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100%,胃镜复查率8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术确实是一种安全快捷效果可靠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4年收治的9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比较经改良翼点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和射频辅助显微手术这二种手术治疗方法的治疗结果。结果9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其中经改良翼点入路开颅显微手术治疗6例,经改良翼点入路开颅射频辅助显微手术治疗3例。经改良翼点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和射频辅助显微手术的肿瘤全切率分别为1例(17%)和3例(100%),次全切除率分别为5例(83%)和0例(0%),次全切除病例中有2例因大出血而终止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500ml和500ml,术后Ⅲ、Ⅳ、Ⅴ、Ⅵ等颅神经功能损害分别有4例(67%)和1例(33%)。结论经改良翼点入路开颅射频辅助显微手术出血少,肿瘤全切率高,是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宜兴市人民医院从2009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401例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或者单纯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动脉瘤复发率、预后效果等。结果 277例患者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124例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支架辅助栓塞组栓塞后即刻Raymond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者占比分别为72.6%(90例)、21.8%(27例)、5.6%(7例),而单纯栓塞组为58.1%(161例)、32.9%(91例)、9.0%(25例),支架辅助栓塞组的动脉瘤术后即刻栓塞率较高(P=0.022)。单纯栓塞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5%(18/277),而支架辅助栓塞组为8.1%(10/124),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569)。单纯栓塞组和支架辅助栓塞组的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3.3%vs. 4.0%,P=0.693),但支架辅助栓塞组术后6个月复查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栓塞组(12.6%vs. 22.2%,P=0.042)。结论 与单纯弹簧圈栓塞相...  相似文献   
4.
去骨瓣减压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能够能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促进损伤神经修复。颅内压升高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的直接原因,通过动态监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对评估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结果发现,去骨瓣减压手术后实施动态颅内压监测,甘露醇使用总剂量显著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0天白血病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水平显著较低,术后半年ADL等级明显提高。这表明重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实施动态颅内压监测,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有效应用药物降压,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远期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外伤特别是重型颅脑外伤,致死率和致残率都比较高。对其的治疗措施中,亚低温治疗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我们对2000年以来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病人52例进行亚低温治疗,同时随机抽取的同期收治的54例常规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1]表明,代谢手术能显著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和临床预后。代谢手术已经被国内外的指南~[2-3]推荐为伴有肥胖的T2DM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在北京市的临床工作中,适合代谢手术治疗T2DM患者的选择、围手术期内科和营养科的评估与治疗、手术术式的选择、手术长短期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术后随访和营养支持治疗等,仍缺乏标准化流程和临床诊疗规范。为  相似文献   
7.
朱立平  宋金海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063-206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高渗性昏迷的治疗方法。方法:结合35例重型颅脑外伤伴发高渗性昏迷的病例的检查,采用补液、小剂量胰岛素、停用激素和减少脱水剂用量、胃管内温水注入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死亡12例,自动出院2例,好转21例。结论:通过对发病机理的研究,认为控制内源性、医源性高渗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大大减少重型颅脑外伤合并高渗性昏迷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前循环心源性脑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88例,均存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且急诊行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根据取栓方式的不同,将88例患者分为抽吸取栓组(33例)和支架取栓组(5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栓塞病因(心房颤动、瓣膜病、心肌病及其他心脏病)、栓塞部位(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入院时头部CT血管成像(CTA)侧支循环分级、入院时CTA血栓负荷评分、静脉溶栓情况、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术前使用抗凝药(华法林、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情况、血栓逃逸、术后即刻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mTICI分级2b~3级为闭塞血管成功再通)、有效性指标(一次血管再通率、一次血管再通时间、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安全性指标(症状性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