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human kallikrein 10(hKl0)mRNA与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技术对41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癌灶中心及其远端切缘中hK10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hK10 mRNA在胃癌癌灶中心和远端切缘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1±0.20、0.02±0.0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P<0.01)。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与其一致。癌灶中心的hK10阳性表达率为90%,远端切缘对照组为1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98,P<0.01)。hK10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hK10的表达异常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可能作为一种新的分子标记物在胃癌的诊断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胃癌浸润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转移、复发是胃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也是治疗的最大障碍。近年对有关胃癌浸润转移机制的研究发现 :血管增生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最基本要素 ;癌转移过程肿瘤细胞需先通过粘附分子与周围细胞或基质粘附 ,在众多蛋白酶参与降解周围基质后才能通过细胞外基质屏障 ;动力因子参与肿瘤细胞的游走、趋向性、吞噬活动及接触趋向性等诸多方面 ;某些转移相关基因、抑癌基因、癌基因的改变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异常 ,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改变等诸多因素对肿瘤的转移及浸润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现综述如下。1 细胞动力因子肿瘤细胞必须获得多种生… 相似文献
3.
IL12是近年来研究最热门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的许多方面,因而具有重要的抗炎、抗肿瘤作用。目前应用重组IL12治疗肿瘤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关其基因治疗的初步方案也已经提出。本文将近年来有关IL12免疫治疗及其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FU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肿瘤化疗药物之一,但总体疗效仅为20%~30%,其毒副反应高,疗效不理想是妨碍其更广泛采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谷氨酰胺(Gin)强化的营养支持对围手术期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6个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的文献资料。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对纳入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定,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符合标准的RCT相关文献(n=921)。Meta分析显示,谷氨酰胺增强化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可使患者临床感染率降低至65%,95%CI[0.47,0.90],P=0.010,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总住院时间平均缩短1.95d,95%CI[-3.03,-0.87],P=0.0004,具有统计学差异;患者的IgG平均增加1.27g/L,95%CI[0.80,1.73],P〈0.0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谷氨酰胺强化的营养支持,能有效地降低外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感染风险,提高免疫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卫生经济学意义。谷氨酰胺强化的营养支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治疗方法,有利于围手术期肿瘤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脑瘫的手术治疗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传统的软组织松解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目前在国内,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尤其是双下肢瘫患儿该施行何种手术争论不一,我们回顾分析了施行SPR手术的患儿手术前后下肢关节活动角度的变化,并且同施行传统的软组织松解术的患儿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全部病例均选自1990~1997年我院住院的脑瘫患儿,年龄2~8岁。选择病例的标准:双下肢痉挛性瘫,肌力3级以上,智力接近正常或正常,既往未施行过矫形手术,无关节脱位。第一组:20例患儿接受SPR手术.男12例,女8例。…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并发症原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办法。方法:对103例SPR术后进行近期疗效观察与远期随访。结果:在术后近期并发症中主要有肠绞痛、排尿功能障碍、局限性感觉异常或缺失及脑脊液漏。远期并发症为髋关节脱位、脊柱畸形、肌无力。结论:SPR术后近期并发症中多为暂时性的,多在术后3周内自愈。而远期并发症则影响治疗效果,正确的处理与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IL—12抗肿瘤免疫治疗及其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姬舒荣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0,23(1):42-46
IL-12是近年来研究最热门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在与机体免疫调节的许多方面,因而具有重要的抗炎、抗肿瘤作用。目前应用重组IL-12治疗肿瘤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关基因的初步方案也已经提出。本语文将近年来有关IL-12免疫治疗及其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自杀基因疗法是否能诱导肿瘤宿主产免疫应条。方法 将小鼠胃癌细胞株(MFC)接种于小鼠背部制作肿瘤模型,以单线疱疹病毒苷激酶基因(HSV-tk)和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氧基酶基因(CD)注射于瘤体内,并于瘤体周围注射mIL-2和mGM-CSF DNA及向腹腔内注射前药9-丙氧乌苷(GVC)和5-Fc。治疗第5周取肿瘤消退小鼠的脾细胞测自然杀伤细胞(NK)和LAK活性;第12周取PBL和脾细胞测N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UPRT/ 5 FU前药转换酶系统对小鼠胃癌细胞MFC的杀伤效应。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大肠杆菌K12基因组中扩增UPRT基因 ,并构建pLXSN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进一步转染MFC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转导UPRT基因前后 ,MFC对 5 FU的敏感性的变化。建立 6 15小鼠胃癌皮下移植瘤模型 ,腹腔内给于 5 FU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体外MTT法检测结果显示 ,转导UPRT基因后可使MFC对 5 FU的敏感性提高约 17.2 6倍。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 ,转导UPRT基因不影响MFC的致瘤性 ;经 5 FU治疗后 ,转UPRT基因的肿瘤 ,生长明显受抑 (P <0 .0 0 0 5 ) ,抑瘤率为 89.6 2 %。结论 UPRT基因修饰小鼠胃癌细胞株MFC ,能明显提高MFC对 5 FU杀伤的敏感性 ,增强 5 FU的抗瘤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