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肌活动指数(MPI,又称Tei指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头猪进行快速右心室起搏,分别于起搏前及起搏3周关闭起搏器后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收缩末期内径(LVDs)、等容舒张时间(IVRT)、等容收缩时间(IVCT)、射血时间(ET)、计算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左心室心肌活动指数(MPI).结果起搏后与起搏前相比LVDd和LVDs明显增大[(4.66±0.16)cm与(3.73±0.17)cm,(3.80±0.12)cm与(2.20±0.14)cm,P<0.01],IVRT和IVCT延长[(0.07±0.01)s与(0.05±0.01)s,(0.05±0.01)s与(0.04±0.01)s,P<0.01],ET缩短[(0.18±0.02)s与(0.20±0.02)s,P<0.05],MPI明显延长(0.69±0.16与0.47±0.07,P<0.05).结论MPI能简便、敏感、综合评价心脏的整体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左室腔中部梗阻(MVO)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MVO及其病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3例左室腔中部血流速度≥2.5m/s(最大压差≥25mm Hg)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5例肥厚型心肌病(HCM)与48例非HCM患者左室腔中部均测及特征性收缩中期失落呈刀锋状频谱图,左室中部平均流速3.11 m/s。(2)HCM组与非HCM组比,室间隔厚度(19.12±7.27)mm与(11.63±2.0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房大小(42.16±5.70)mm与(39.14±5.9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左室腔中部流速(3.08±0.74)m/s与(3.09±0.70)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非HCM组心室率(92.12±20.96)次/min,显著快于HCM组的(74.04±8.5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HCM组出现低血压及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者明显多于HCM组。(3)分析非HCM致MVO原因,高血压25例,S形室间隔4例,其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19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MVO具有重要价值。高血压心脏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交感过度激活及正性肌力药是非HCM致MVO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应用心衰超声指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采用综合超声心动图多项参数的心衰超声指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客观和量化的指标.方法:前瞻性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6例(心衰组),正常者24例(时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心衰超声指数的评分,并将该评分与同期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进行比较,同时评价其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1)心衰超声指数值在心衰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当心衰超声指数值大于≥3时,其诊断慢性有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6%、91.4%、96.8%及80.0%.(2)相关性分析表明心衰超声指数值与Log NT-ProBN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6,P<0.01).(3)NYHA Ⅰ、Ⅱ、Ⅲ、Ⅳ级患者的心衰超声指数值分别为1.80±0.80、3.66±1.49、4.96±2.09和6.07±1.78,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心衰超声指数来诊断慢性心衰及客观评价其严重程度是可行的,心衰超声指数作为综合评价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一个新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心肌淀粉样变性(CA)、肥厚型心肌病(HCM)及法布里病(FD)的左室纵向应变(LS)表现特点,研究左室LS与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的CA患者14例、HCM 28例及FD 5例,采用EchoPAC软件分析左室LS,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查心脏超声LS指标与各类心肌肥厚疾病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心脏超声LS指标诊断各类心肌肥厚疾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三组患者在左室基底段、下壁、后壁、侧壁、后间隔LS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CA组左室基底段LS绝对值降低,FD组在左室后壁、侧壁LS绝对值明显降低(P<0.05),HCM组在左室基底段、下壁、后间隔、侧壁、后壁LS绝对值均明显增高(均P<0.05)。左室基底段LS绝对值<7.9%、下壁>13.2%和基底段>9.2%、侧壁<8.3%和后壁<7.9%分别是诊断CA、HCM及FD的高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指标。结论左室LS是鉴别心肌肥厚的重要指标,结合各自临床特点,可为临床提供... 相似文献
7.
8.
应用心衰超声指数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综合超声心动图多项参数的心衰超声指数来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为临床评价慢性心功能不全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客观、量化的指标。方法选取2003年6月至2005年10月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75例和正常组37例,所有入选者均采用我院制订的综合超声心动图多项参数的心衰超声指数进行评分,并将该评分与同期血浆BNP检测结果及纽约心功能分级进行比较。结果心衰超声指数在舒张性心衰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随着纽约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的心衰超声指数值分别为2.00±0.87、3.28±0.90、5.29±1.50。相关性分析表明心衰超声指数与血浆BNP高度相关(r=0.86)。结论应用心衰超声指数结合临床表现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是可行的,心衰超声指数作为评价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一个新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在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首次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术后心房颤动(AF)复发的机制及再次RFCA的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首次行RFCA术后AF复发并再次行RFCA的PAF患者73例。患者再次RFCA术前行经胸心脏超声测算LAaEF等左房参数。将所有患者依据再次RFCA术中明确的复发机制分为单纯肺静脉(PV)组、上腔静脉(SVC)组和其他部位(non-PV/SVC)组,比较3组患者的LAaEF等参数。另依据LAaEF分为高LAaEF组和低LAaEF组,对比两组患者在再次RFCA术中明确的AF复发机制。所有患者再次RFCA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复发组与非复发组临床特征的区别,筛选再次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机制分组中,PV组的LAaEF明显高于SVC组和non-PV/SVC组。LAaEF分组中,高LAaEF组比低LAaEF组单纯PV机制的比例明显较多,non-PV/SVC机制的比例明显较少。随访过程中,总体复发率24.7%;其中,PV组的复发率为10%,SVC组为10%,non-PV/SVC组为42.4%;高LAaEF组的复发率为10.8%,低LAaEF组为38.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单纯PV机制、non-PV/SVC机制和LAaEF是再次RFCA术后AF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PV机制和LAaEF是保护性因素,non-PV/SVC机制是危险性因素。结论:LAaEF对于预判首次RFCA术后AF的复发机制及预测再次RFCA术后AF的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程度与收缩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患者致密化不全心肌(NC)受累节段,以及其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31例经临床、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LVNC患者,并行心功能NYHA分级;依据左室16节段分析法,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查中NC受累节段,常规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等。结果31例中,心功能Ⅰ-Ⅱ级5例,Ⅲ-Ⅳ级26例。首发表现为慢性左心功能不全23例。LVNC受累部位依次为心尖、乳头肌,最易受累节段侧壁为心尖段,受累节段与左室射血分数呈中度负相关(P〈0.05)。结论NC累及节段可作为判断致LVNC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