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化的视听整合连续性训练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疗效。方法2017年12月-2019年5月共86例符合DSM-5的ADHD患者,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托莫西汀治疗,疗程3个月。研究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基于数字化的视听整合连续性训练,2个疗程合计3个月。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末,用SANP-Ⅳ量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末,SANP-Ⅳ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显示P <0.05),研究组总分减分差值更大[(-1.23±0.26)vs.(-1.02±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P <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89%(40/45)vs. 68.29%(28/41),(χ~2=5.499,P <0.05)],缓解率亦高于对照组[57.78%(26/45)vs. 36.59%(15/41),(χ~2=3.862,P<0.05)]。结论基于数字化的视听整合连续性训练联合托莫西汀,治疗ADHD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探讨受欺负行为、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对干预初中生的欺负行为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对邵阳市946名七~八年级中学生进行受欺负、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杀意念的问卷测量.结果 相关分析表明,受欺负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0.22,P<0.01),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与自杀意念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0,-0.24,P值均<0.01);回归分析表明,受欺负对自杀意念有正向预测性(P<0.01),社会支持对自杀意念有负向预测性(P<0.01),朋友支持与受欺负的交互项对男、女生自杀意念均有负向预测性(β男=-0.10,P<0.05;β女=-0.11,P<0.01),家庭支持与受欺负的交互项对男生自杀意念有负向预测性(β=-0.11,P<0.05).结论 社会支持(特别是朋友支持)能有效缓解初中生受欺负事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对于初中男生来说,家庭支持仍是其缓解受欺负压力的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4.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尤其是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患儿存在很多行为与情绪问题,共患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很高[1]。这些共患病和行为问题及抽动症状本身均严重干扰患儿的学习和生活,恶化其社会人际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系统评估,为治疗提供依据,并有针对性的采用心理治疗,控制抽动症状、缓解心理压力,促进患儿全面康复。1TD心理评估1.1行为评定量表和访谈问卷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信号的局域一致性(Re Ho)分析及认知功能测试,研究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PBD)缓解相患者的静息态脑活动一致性情况,以及脑活动与认知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18例PBD缓解相患者和18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青少年参与功能磁共振数据采集,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临床检查和认知功能测试。计算磁共振成像信号的Re Ho指标,分析Re Ho结果与临床指标和认知测试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青少年相比,PBD缓解相患者的Stroop色词干扰测试评分显著降低,Re Ho数值在右侧小脑、左侧额下回、右侧后扣带回显著增加,在左侧顶上回及左侧辅助运动区显著降低。左侧额下回的Re Ho值与发病年龄及Stroop色词干扰测试评分显著负相关,与连线测试评分显著正相关,右侧后扣带回及左侧辅助运动区的Re Ho值分别与发病年龄呈显著负相关与正相关。结论:PBD缓解相患者存在小脑、额下回、后扣带回、顶上回及辅助运动区的神经活动一致性异常改变,且额下回的神经活动异常与PBD缓解相患者的发病年龄及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6.
Noma和Irisawa首次报道,在兔窦房结细胞上存在着一个超极化激活的内向电流,并且被Brown等命名为If(为“funny”电流,因为它的不寻常的激活特性)。后来发现这一电流也存在于其他组织,称之为超极化激活电流(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urrent,Ih),也被称为Iq。研究发现,介导Ih的结构为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 gated cation channels,HCN)。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中生欺负、受欺负行为与抑郁、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对946名7、8年级中学生进行了欺负、受欺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问卷测量.结果:参与欺负学生(欺负者、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显著高于未参与学生;其中欺负-受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最高,并显著高于受欺负者;受欺负者与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在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上,性别的主效应显著,但性别与欺负/受欺负身份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不同欺负/受欺负身份学生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有一定差异,但总的来说,都显著高于未参与学生,应特别重视并合理干预参与欺负学生的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性障碍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于厦门市某精神病专科医院门诊就诊、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9~16岁儿童青少年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研究组(n=32)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舍曲林单药治疗,研究组采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8、12周末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儿童版(CY-BOCS)评定患儿的强迫症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治疗第2、4周末,研究组CY-BOCS强迫行为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3、-2.176,P均<0.05);治疗第2周末,研究组治疗有效率(40.63%)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7,P<0.01);截止到治疗12周末,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8,P=0.205)。结论 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可能有助于更快改善儿童青少年强迫性障碍的强迫行为,而联合用药与单用舍曲林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