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丕虹  李伟华 《临床荟萃》1994,9(23):1076-1077
自从1982年Aaslid将多普勒超声经颅检测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发明TCD技术以来,使人们加深了对脑血管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我科自1992年引进美国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S)至今,已检测2610人,通过对资料齐全的1576例分析,有椎基动脉缺血(Vevtero-Basilar arterial ischemia-VBAI)623例,检出率为39.54%。没有TCD以前,诊断要靠临床表现和颈椎X片,少部分靠脑血管造影。自从TCD在我国应用6年,尤其是TCCDS应用后发现,仅靠临床表现和X线是远不够的,而且误、漏率很高。本文结合临床分析VBAI临床特点及TCD特点。  相似文献   
2.
魏伟  华丕虹 《西南军医》2008,10(2):45-46
目的分析影响糖尿病(DM)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年龄因素,病程因素及相关原因,同时前瞻性地研究其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老年DM口服药治疗的患者245例,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其有关情况,分析其不依从的原因和有关影响因素,查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在入院时,1月后,2月后和3月后,共查4次,再查血生化等。结果70-79岁依从性较好,文化程度高者依从性较好,病程越长,依从性越好,但10年以后依从性有所下降,合并疾病越多,依从性越差。不依从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服药后血糖正常后患者自认为好了,忘记服药了,没买到同样的药,药物不良反应.服药数量太多,医生频繁换药,经济原因,对治疗失去信心及家庭因素等。依从性好者不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4次随访均控制良好,而不依从者在住院治病1月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有下降,但未下降到正常,但随着时间推移,血糖又反弹,至3月底时又恢复到了入院前水平或更高。结论加强对老年DM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健康宣教。服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服药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瞻性比较50例可疑冠心病人。方法经PCI前后MECT、CAG和MPI三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冠脉狭窄程度和数量、缺血部位和再狭窄的特点。结果MECT与CAG示以中度狭窄较多,二者的阳性率、阴性率、轻中度狭窄的准确性基本一致,CAG在重度狭窄的准确性较高。三种方法PCI前后同等对照狭窄或缺血有显著差异,术前无差异,MPI阳性率低于前二者,可逆性缺血部位行PCI后缺血改善明显好于固定缺损区。再狭窄主要位于支架处,且为软化斑。结论MECT主要用于筛选可疑病人,了解斑块性质及PCI术后是否有再狭窄;MECT阳性者再行MPI了解缺血程度和部位;有可逆缺损者再行CAG和PCI。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患者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了解其免疫水平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将老年患者根据诊断分为MODSE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用双/三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全血溶血法检测细胞免疫CD3~+、CD3~+CD4~+、CD3~+CD8~+、CD4~+/CD8~+、NK、CIK指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体液免疫C3,C4,CH50,IgG,IgA,IgM指标。结果:两组患者CD3~+,NK,Ig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免疫功能比较有明显差异:对照组CD3~+高,MODSE组NK、IgA高。结论:MODSE组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前瞻性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常规药物治疗前后,甲氧异腈心肌显像及核素心室显像的结果和差异,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狭窄程度,将121例冠心病患者按狭窄70%~85%分为轻度组(36例),狭窄>85%为重度组(33例),患者不愿行PCI或狭窄<70%为对照组(52例),均按照冠心病指南的标准治疗1年后,分别复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对比治疗前后的心肌缺血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缺血节段数、运动低下节段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明显改善(P<0.01),与轻度组、对照组和自身治疗后指标对比,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轻度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重度组缺血加重比例均比对照组少.结论 急性严重心绞痛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或疑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在时间窗内的冠心病患者,PCI对改善缺血心肌、心功能和缓解症状,提高生存率和预后有明显效果,但对狭窄程度轻、病变广泛,危险因素多或错过时间窗,或合并糖尿病,尤其是高龄冠心病患者,综合治疗也许是较好的选择.不论何种冠心病,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对于疗效、再狭窄、侧支循环和生存率判定非常必要且重复易行.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内,医学对HF的认识经历了器官、细胞和基因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统治了上半世纪的思想,将HF看作是泵异常后射血减少和充盈不足,导致钠水潴留和血管收缩。60年代早期发现HF时心肌收缩力下降,便将注意力转移到细胞功能紊乱或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的第二阶段上。可是强心治疗效果不佳。可能使HF病人预后更差。现在重点已转向第三阶段即能量不足和基因表达异常。 第一阶段 将HF作为一种器官功能异常治疗。 钠水潴留,自从20年将泵用于梅毒性心脏病以来,多种利尿剂虽减轻了钠潴留,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HF。  相似文献   
7.
大株红景天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德文  苏勇  杨宇  梁源  刘丹  华丕虹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2):1309-1311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釆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心功能及心电图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评价伊贝沙坦和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尤其是对坐位舒张压的影响。 方法 选用住院的 1~2级高血压病人 212例,服培哚普利为对照组 106例, 4mg/d,服伊贝沙坦为试验组 106例, 150mg/d,服药后第 3天、第 2、4、6周和第 8周,分别观察其血压变化、自觉症状和有关实验室检查,第 4周谷值坐位舒张压高于90mmHg者,加服吲哒帕胺 1. 25mg/d。 结果 除尿酸升高外,治疗前和治疗 8周后在血生化、肝酶和血脂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别,收缩压(SBP)在治疗后第 4周,舒张压(DBP)在第 6周降到正常,并一直稳定到第 8周。2组治疗后不同时期与治疗前相比,SBP和DBP均相差显著。加用吲哒帕胺的病例在第 6周平均谷值坐位DBP进一步下降并相差显著。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 81. 2%,对照组 79. 6%,试验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中咳嗽明显高于试验组,相差非常显著。 结论 伊贝沙坦和培哚普利均能有效控制和稳定血压,尤其在加用小剂量吲哚帕胺后,对谷值坐位DBP高者。但伊贝沙坦降低24h后谷值舒张压作用更好一些,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2DM)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为冠心病的患者270例,其中男228例,女42例,年龄75~89岁,平均(79±3.4)岁,分为糖尿病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64排CT冠状动脉扫描比较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大血管病变分布﹑斑块性质及与AIP的关系。结果 T2DM组比原发性高血压组冠状动脉狭窄多在70%~90%。病变分散在左、右冠状动脉﹑软化斑加混合斑﹑再狭窄﹑高AIP分别为68.42%vs38.98%(P≤0.001)、73.68%vs33.90%(P≤0.001)、13.16%vs0.85%(P≤0.001)﹑75%vs23.73%(P≤0.001)。原发性高血压组与T2DM组比较,病变在左冠状动脉﹑钙化斑加纤维斑﹑低AIP分别为77.12%vs47.37%(P〈0.05)﹑66.10%vs26.32%(P≤0.001)、35.59%vs6.58%(P〈0.05)。结论 T2DM患者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严重﹑病变范围较广﹑再狭窄多,软化斑块及混合斑块多于钙化斑和纤维斑,AIP高。通过64排CT冠状动脉的扫描显示T2DM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合并高A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