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28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81篇 |
综合类 | 44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8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5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基于现代影像学和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虚拟可视化肝脏技术,通过动态显示肝脏三维虚拟结构模型,能从各个角度仿真显示肝内管道复杂的解剖结构,提供全方位的肝脏立体信息,在计算机中构建虚拟的手术环境,为外科医生制订手术方案、手术模拟、手术导航提供了客观、准确、直观的手段,推动肝脏外科的发展。现主要介绍虚拟可视化肝脏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现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肝切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切除技术已成为治疗各种肝脏良性、恶性肿瘤的最主要方法。文中主要从肝脏切除范围的界定、断肝新技术及腹腔镜肝切除技术这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从而提高对如何更加完善肝预切除方案和肝脏外科微创化肝脏外科领域里两大研究热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内单发病灶的复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96例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其肝内复发病灶为单发或多发将其分为单发组(46例)和多发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10项临床病理指标及3项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中,初次手术切除时肿瘤直径≤5 cm者单发组为67.4%(31/46),多发组为34.0%(17/50);脉管无癌栓者单发组为76.1% (35/46),多发组为56.0%(28/50);复发时间>1年者单发组为65.2% (30/46),多发组为40.0%( 20/50);Ki-67阳性细胞数≤20%者单发组为43.5% (20/46),多发组为24.0% (12/50).结论 初次手术切除时肿瘤直径≤5 cm,脉管无癌栓,复发时间>1年,Ki-67阳性细胞数≤20%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复发时为单发病灶.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又有了提高,但长期疗效仍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术后复发率高。临床上将根治性切除术和肝移植后肝内再次出现的肝癌统称为"复发"。国内外较大系列的临床研究表明,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3年复发率为40%-50%左右,5年转移复发率为60%-70%,甚至更高。而肝移植能同时去除肿瘤,治愈肝硬化, 相似文献
6.
肝部分切除术主要用于治疗肝脏肿瘤和肝胆管结石等常见疾病。近20年来,肝部分切除技术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提高。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相关医学技术的发展,肝部分切除术式日益增多。其技术日臻完善。但仍存在单位、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同单位报道的肝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同。同时,针对不同疾病行部分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严重肝外伤的伤情是制定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循环稳定的严重肝外伤,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但对循环不稳定的严重肝外伤,手术治疗则是最重要而有效的方法。采用血管造影栓塞治疗技术也是近20年来处理严重肝外伤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永生化肝细胞研究的现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永生化(immortalization)是指体外培养的细胞经过自发的或外界因素的影响从增殖危机中逃逸,从而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过程。近年来,生物人工肝(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BAL)已成为治疗暴发性和急性肝功能衰竭及支持肝移植过渡期的重要手段。肝细胞作为主要成分需要量占成人肝脏的10%~15%。理想的细胞材料应具有正常的表型,成熟肝细胞的代谢解毒合成功能,且易于快速高密度培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因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对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骨髓细胞诱导培养imDC,以脂质体介导的pIRES2-EGFP-hTGF-β1转染imDC,于移植前5d输注受体Lewis大鼠体内,移植后分别于3、7、10d抽血检测肝功能[总胆红素( TBIL)和谷丙转氨酶(AL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急性排斥反应病理评分、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肝脏淋巴细胞的凋亡及观察各组大鼠肝移植后的生存时间.结果 TGF-β1组移植后肝功能(TBIL和ALT)优于各对照组(P<0.05);TGF-β1组移植后3、7d血清IL-12浓度分别为71.03±10.70、80.88±14.23均低于各对照组(P<0.05);TGF-β1组移植后7d出现交界性排斥反应,移植10 d后出现轻度排斥反应(P<0.05);TGF-β1基因转染组移植后3、7、10d汇管区淋巴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6.75±1.93、14.00±2.19、18.25±1.38,较各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TGF-β1组大鼠移植后中位生存期为58 d,明显长于各对照组.结论 TGF-β1基因改造的imDC能诱导大鼠移植免疫耐受,在诱导器官移植耐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