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案摘要 患者 ,女 ,1 9岁。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腹股沟疼痛 ,但仍可参加正常训练 ,故未引起重视 ,近日感疼痛加重 ,服阿司匹林片不能缓解而入院。查体 :除左坐骨处压痛外 ,余均正常。X线片检查 :左坐骨下支见有一约 1 .9cm× 1 .5 cm骨质膨胀性增生、破坏区 ,其内密度不均 ,伴小囊样改变 ,边缘不整 ,部分有硬化 ,骨皮质连续性中断 ,考虑为左坐骨下支良性骨肿瘤伴病理性骨折 ,骨结核不除外。 CT检查 :左坐骨支有一局限性骨质膨胀 ,骨皮质及骨小梁有不连贯征象 ,其间有囊样低密度区 ,CT值为负 91 5~ 739Hu,考虑为左坐骨结核伴病…  相似文献   
2.
刘建秦  朱青峰 《武警医学》2008,19(2):138-14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血管狭窄9例.结果 治疗狭窄动脉10支,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狭窄程度由原来的(81.4±14.11)%下降至(4.9±3.73)%,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无围术期并发症.随访1~8个月,颈动脉超声检查治疗血管无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具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好的特点,但由于例数较少,缺乏长期随访效果,值得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3.
4.
对骨巨细胞瘤误诊为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8岁。主诉:右侧胫骨上段疼痛4个月余。查体:右小腿上段无红肿,压痛较明显,膝关节活动尚好,日常行走无障碍。全身无其他不适。X线检查:右侧胫骨近端内后侧见3.8 cm×1.2 cm梭形、骨小梁消失的与骨长轴平行的透亮区,密度不均,边缘局部硬化,骨皮质变薄,稍呈膨胀样改变。相邻软组织无异常。  相似文献   
5.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为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 ,输尿管从下腔静脉后绕到前方 ,再回到正常位置 ,绕行处的输尿管有不同程度梗阻 ,使近端输尿管及肾盂积水 ,严格讲不是输尿管畸形 ,而是血管系统的发育异常。自1892年 Hohstter首次报道以来 ,本病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近年来曾收治 2例 ,均行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 ,并同时行腔静脉造影确诊 ,并经手术证实。1 典型病例患者 ,男 ,2 0岁 ,2 0天前在一次长跑后出现全程肉眼血尿 ,伴右腰痛 ,休息后症状可缓解 ,以后每次剧烈运动后即出现血尿及右腰痛 ,体检除右肾区叩击痛外 ,余均正常。尿常规 :…  相似文献   
6.
食管支架多用于治疗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或吻合口癌复发,但常会掉入残胃内,如果残胃过小,则取出困难。1999年3月~2004年6月,我们成功取出小残胃内食管支架14例。  相似文献   
7.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的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RAS)性高血压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RAS性高血压患者的DSA造影及临床资料。动脉粥样硬化(AS)16例、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MD)8例、多发性大动脉炎(MA)5例、肾移植术后(PRT)1例。结果共35支狭窄动脉25支行经皮腔内肾血管成形术(PTRA),9支行支架植入(PTRAS)治疗,1支由于肾动脉几乎闭塞,微导丝未能通过狭窄部位而治疗失败。本组技术成功率97.1%;AS性、FMD性、MA性RAS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0%、87.5%、40.0%,再狭窄率分别为13.1%、25.0%、40.0%;随访7个月~3年,5例治愈;17例改善;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3.3%(22/30);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不同病因导致的RAS性高血压行介入治疗疗效明显:以FMD疗效最佳,AS疗效次之,MA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8.
刘建秦  卢光明  许健  蒋伦 《东南国防医药》2005,7(4):260-262,281
目的用16层CT检查评价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方法用16层CT对7例主动脉瘤和6例主动脉夹层行CT平扫和CT血管造影检查,并行MIP和VR重建。结果16层CT检查能准确显示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范围、主动脉壁情况、腔内血栓和主动脉周围结构.能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片、真假腔和主动脉分支起始部位及状态。结论16层CT是目前诊断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最合适的成像手段。  相似文献   
9.
合成瘤1例     
患者男,72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吞咽困难,不能进干硬食物并进行性加重,胸骨后烧灼痛,似有异物留滞,只能进半流饮食,伴有恶心.呕吐,体重下降。查体:慢性面容,消瘦,头面部、颈部、胸腹部和四肢均无明显异常发现。上消化道钡检:食管下段、贲门及胃底小弯侧充盈缺损、狭窄,伴软组织块影,提示为贲门癌并侵及食管下段及胃底。  相似文献   
10.
病人,男,8岁。主诉:右侧胫骨上段疼痛4月余。查体:右小腿上段无红肿,压痛较明显,膝关节活动尚好,日常行走无障碍。全身无其他不适。X线检查:右侧胫骨近端内后侧见3.8cm×1.2cm梭形、骨小粱消失的与骨长轴平行的透亮区,密度不均,边缘局部硬化,骨皮质变薄,稍呈膨胀样改变。相邻软组织无异常。X线诊断:右侧胫骨近端良性骨肿瘤,非骨化性纤维瘤可能大,性质待查(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