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调和阴阳法针灸对老年不寐患者睡眠质量及褪黑素(MT)、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不寐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调和阴阳法针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同时评估其中医证候积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测定MT、NE、5-HT、多巴胺(DA)、γ-氨基丁酸(GABA)水平,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神疲食少、目赤口苦、舌红少津、脉弦数、舌苔黄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PSQI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7.894,P =0.000);②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6.894,P =0.000),观察组PSQI评分较低,相对睡眠质量较好;③观察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5.247,P =0.000)。观察组治疗前后睡眠总时间、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潜伏期、醒觉时间、睡眠效率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MT、NE、5-HT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DA、GABA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调和阴阳法针灸治疗老年失眠症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睡眠质量及睡眠结构,还能改善血清MT、NE、5-HT、DA、GABA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耳针沿皮透刺与直刺对肩周炎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肩周炎的快速镇痛效应。方法:66例肩周炎患者按性别和病情两个重要的预后因素一一配对,将每对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照组用耳穴直刺法。采用单盲法,以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对入选的全部病例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5、30 min疼痛程度的积分记录,然后分别采用质反应序贯试验和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序贯试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时镇痛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刺组在针刺后30 min时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P<0.05)。配对t检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和30 min对肩周炎镇痛效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透刺法对肩周炎的快速镇痛效应优于耳针直刺法。 相似文献
3.
肺主宣发肃降是肺的基本生理功能,也是肺气特有的运动方式,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形式在肺的具体体现。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是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运动方式,二者相反相成的活动形式对人体的呼吸运动、水液代谢及气血运行的调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非药物疗法对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47例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联合组74例针刺百会、神庭、四神聪、印堂、神门、太冲、行间、阴陵泉、内关、大陵透劳宫等穴疏肝健脾养心,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两种方法均为每日1次;与西药组对照,西药组73例口服艾司唑仑1mg,睡前1次,两组均治疗30d。各组治疗前后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量表,并评定各组总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痊愈9例,显效23例,有效26例,无效16例,有效率达78.4%,愈显率43.2%。西药组痊愈12例,显效24例,有效22例,无效15例,有效率79.5%,愈显率49.3%。治疗后PSQI量表分值比较,联合组(7.18±2.61)分,西药组(7.34±3.0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PSQI评分比较,联合组对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障碍情况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针刺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失眠症有较好疗效,与艾司唑仑疗效相当。针刺配合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可能对改善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7.
8.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也有人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组常见的消化系统证候群的统称,本病的患病率高达20%~30%。目前对于本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胃肠动力障碍和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影响方面。因为本病发病的广泛性和致病因素的多样性,我们认为,要深入的、科学的、大样本的对本病进行研究。现在,就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药研究近况和心理因素与本病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4岁.军人。1998年春节初诊。主诉:腰痛伴双下肢痛3个月。患者3个月前受寒发病,初始症状为右踝关节肿胀疼痛.2天后出现双下肢无力,伴有腰骶部酸痛,遂大部队医院治疗。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给予西药抗炎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住院期问.疼痛逐渐加重.以腰骶部和右下肢为甚,不能独立行走,并伴有低热。转入北京某医院.仍不能独立行走,伴有低热。后转入北京某医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