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7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5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3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37篇 |
内科学 | 27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3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30篇 |
综合类 | 88篇 |
预防医学 | 18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19篇 |
中国医学 | 17篇 |
肿瘤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在呼吸系统门诊的初诊患者中约半数以上是因咳嗽而就诊。咳嗽可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表1),其中湿性咳嗽为咳嗽时伴有痰液咯出,是机体的防御反应之一,可见于肺炎和支气管扩张症等。对于湿性咳嗽,即使患者强烈要求镇咳也要首先...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提取物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内神经炎性反应的影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40(3):439-442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中脑和纹状体神经炎性反应因子及其调控因子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影响。方法 将32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PD大鼠模型,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同时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灌胃共30 d。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脑内纹状体中神经炎性反应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变化,同时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NF-κB的表达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纹状体中TNF-α和IL-1β均明显增加(P<0.01),大鼠脑内GFAP、Iba1和NF-κB表达明显增加(P<0.05)。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后明显逆转了上述神经炎性反应,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GFAP、Iba1和NF-κ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大鼠纹状体中TNF-α和IL-1β明显减少(P<0.05)。同时上述改变有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能改善PD大鼠脑内的慢性神经炎性反应,保护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为P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黄疸换血疗法对新生儿内环境的影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6,37(2):136-140
目的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黄疸患儿行换血前后血常规和血液生物化学等指标的变化,为提高临床换血的安全性提供借鉴与帮助。方法 选取1996至2013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并进行换血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换血前后血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结果。对换血前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自1996至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共收治换血患者111例,对85例资料完整的换血病例进行资料分析,在85例换血患儿中,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81例(95.3%),其中Rh系统血型不合溶血病71例(87.7%),ABO系统血型不合溶血病9例(11.1%),Rh合并ABO系统血型不合溶血病1例(1.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G6PD)共1例,占1.2%;不明原因的高胆红素血症共3例,占3.5%。经换血治疗后,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8.0%,间接胆红素换出率为47.8%。换血后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ilirubin/albumin,B/A)较换血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儿换血前后小时胆红素进行分析,换血前小时胆红素均位于高危区域内。换血后,低危区33例(38.8%),低中危区22例(25.9%),高中危区16例(18.8%),仍位于高危区域14例(16.5%)。本研究中,换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共77例,占90.6%。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糖症61例(79.2%)、低钙血症46例(59.7%)及低钾血症33例(42.9%),血小板减少症28例(36.4%)及代谢性酸中毒15例(19.5%)发生率也较高。结论 换血疗法对治疗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肯定,能有效地换出血中大量胆红素,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风险。同时,因为换血疗法对血液内环境的变化有影响,换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应严格控制换血指征,换血后需严密监测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腔静脉阻塞专家委员会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3)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于2012年至2015年间承担了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临床专项项目《布-加综合征介入诊疗规范化研究》课题(编号BL2012021),经过3年临床研究,结合20余年2 150余例患者总结,2016年1月14日在徐州市召开了布-加综合征介入诊疗规范化研究论证会,来自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腔静脉阻塞专家委员会及国内从事布-加综合征研究的介入放射学、血管外科学、病理学和影像诊断学专家就布-加综合征分型与亚型划分进行了充分和深入的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达成亚型界定的共识:肝静脉阻塞亚型为肝静脉/副肝静脉膜性阻塞、肝静脉节段性阻塞、肝静脉广泛性阻塞、肝静脉阻塞伴血栓形成,下腔静脉阻塞亚型为下腔静脉膜性带孔阻塞、下腔静脉膜性阻塞、下腔静脉节段性阻塞、下腔静脉阻塞伴血栓形成,混合型亚型为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伴血栓形成,共10个亚型. 相似文献
6.
7.
采用MTT法对腹腔M杀伤条件的选择孙涓王慧贤田志刚张建华张捷孙氵内卫生统计教研室(050017)山东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关键词腹腔M;效靶比;时间本文成功地应用MTT方法检测抗癌效应细胞的细胞毒反应,确定了腹腔M细胞的杀伤反应条件,认为选择105...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高黏滞血症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 ,探索中药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 (高分子右旋糖酐、肾上腺素、牛血清白蛋白 )、长时间 (112 d)造高黏滞血症兔模型 ,随机分为益气活血、滋阴活血和活血化瘀 3个治疗组 ,观察高黏滞血症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及 3类活血组方的干预作用。结果 :(1)模型组、空白对照组高黏滞血症模型兔血浆血栓素 B2 (TXB2 )和内皮素浓度显著升高 ,而 6 -酮 -前列腺素 F1α浓度显著降低。(2 )活血化瘀类中药能显著降低高黏滞血症模型血浆 TXB2 水平。 (3)益气活血、滋阴活血及活血化瘀组方对高黏滞血症模型兔血浆 6 - keto- PGF1α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4 )益气活血及单纯活血化瘀类中药能显著降低高黏滞血症模型兔血浆内皮素水平。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可能是活血化瘀中药治疗作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