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随着脑梗死发病率的增高而日渐增多,有报道达10%~14%[1],继发癫痫反复发作会导致脑损害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预后,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治该病意义重大。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乐脉颗粒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16例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72例,分别给予乐脉颗粒(0.6 g,3次/d)治疗、奥拉西坦(0.8 g,3次/d)治疗、乐脉颗粒和奥拉西坦联合治疗,3组疗程均为12周。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测评其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乐脉颗粒联合奥拉西坦组评分较其他两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乐脉颗粒联合奥拉西坦能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4.
探讨影响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无偏瘫、轻症和重症三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偏瘫和轻症组与重症组比较,病程初期血压、血糖水平、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出血量是影响病情及预后的主要因素,破入脑室并非一定预后差。病程初期血压、血糖水平、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2010年7月煤炭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卒中患者1322例的资料,其中115例发生卒中后癫痫,根据不同的卒中类型,分为脑梗死(CI)组79例、脑出血(CH)组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10例。比较3组患者癫痫的发生时间、发生类型、异常脑电图、治疗结果的差异及脑梗死和脑出血发生的部位。结果①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8.7%(115/1322),其中SAH组的癫痫发生率最高(16.1%),CH组的发生率为11.5%,CI组最低(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1,P〈0.02)。②早发性癫痫的发生率(65.2%)高于迟发性癫痫(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60,P〈0.01)。卒中后癫痫发生的时间经Ridit分析,SAH后癫痫的发生最早,与C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3组患者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22,P〈0.01)。其中CI组患者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占58.2%(46/79);CH组患者中部分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各占42.3%(11/26);SAH组患者中80.0%为全身性发作,20.0%为癫痫持续状态。④卒中后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高,达94.8%(109/115),3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7,P=0.655)。⑤经积极治疗后,103例患者的癫痫得到控制,12例患者死亡。SAH组患者的病死率最高(40.0%,4/10);CI组最低(6.3%,5/79),CH组的病死率为11.5%(3/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71,P〈0.01)。结论 3种类型卒中患者中,SAH后癫痫的发生最早、发生率最高、病死率最高。经积极治疗卒中后癫痫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60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400mg溶于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溶于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均为14d。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3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反三碘甲腺原氨酸(r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与11例正常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T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rT3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血清T4和TS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T3下降、rT3升高,且与病情相关.其可作为诊断CHF指标,并可用于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以极大地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血脂水平异常与脑血管病之问关系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为了探讨脑血管病与血脂关系,我们收集了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49例脑血管病患者的血脂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由其导致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l neuropathy DPN)亦日夜增多,受累神经范围广,包括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自主神经,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随着神经电生理技术和药物治疗的发展,对DPN的确诊和治疗均有很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
38例小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梗死主要病因是高血压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是最主要临床症状,头颅CT和MRI对小脑梗死诊断有重要帮助,头颅MRI确诊率100%,本组总体预后好;内科保守治疗33例,外科手术治疗5例,治愈率:55.3%(21/38),好转率42.1%(16/38),总有效率97.4%(37/38),死亡率2.6%(1/38),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脑疝。结论认识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时诊断可使患者获得正确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