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动态容积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在射频消融(RFA)治疗肺癌近期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已经病理结果证实并拟行治疗的肺腺癌患者30例,术前1~2 d和术后30~40 d均行病灶部位灌注扫描,根据原始图像重建出能谱图像,并对比术前、术后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及能谱参数碘(水)基值、水(碘)基值的变化,分析灌注参数及能谱参数对评价RFA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的意义.结果 RFA后,全组患者的CT灌注参数及能谱参数值均值均下降,BF(t=7.34,P<0.001)、BV (t=4.721,P<0.001)、PS (t=2.224,P=0.034)、动脉期碘(水)基值(t=8.622,P<0.001)、静脉期碘(水)基值(t=6.608,P<0.001)及动脉期水(碘)基值(t=4.627,P<0.001)术前、术后近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FA前后,缓解组的各参数变化差值均大于复发组,但只有BF(Z=-2.806,P=0.005)、动脉期碘(水)基值(Z=-2.806,P=0.005)及静脉期碘(水)基值(Z=-4.208,P=0.014)变化差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是一种评价RFA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盆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临床特点、CT 表现及其与病理的联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部 pPNET 的 CT 表现、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结果(1)所有患者术前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2)23例病灶 CT 表现多为大小不一、边界模糊的肿块影,平均直径约10.72 cm;9例呈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2例见小片状出血灶,4例出现点状钙化。CT 增强后多数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囊变、坏死更明显。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发、周围侵犯或远处转移,5例合并癌栓形成,4例见肿瘤滋养血管。(3)免疫组化示19例 CD99表达,11例 CD56表达,12例 Vim(波形蛋白)表达,11例 Syn(突触素)表达,4例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4例 FLI-1表达及4例 EMA(上皮细胞抗原)表达。结论腹盆部pPNET 发病年龄较小且恶性程度高,常为较大不均匀肿块,多伴囊变坏死,浸润性生长,增强后实性成分多呈渐进性轻中度强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Graves病与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和胸腺增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临床确诊的Graves病患者62例分为两组:Graves病不伴胸腺增生组33例;Graves病伴胸腺增生组29例,同期门诊体检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30名.结果 Graves病伴胸腺增生组与不伴胸腺增生组相比,在性别、年龄、病程、是否伴有甲状腺肿大、突眼、周期性麻痹及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对照组均无胸腺增生;男性Graves病伴胸腺增生患者周期性麻痹发生率62% (8/13),明显高于女性6% (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4,P<0.05);男性Graves病患者周期性麻痹发生率62%(16/26),明显高于女性6%(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96,P<0.05);Graves病患者是否伴胸腺增生与性别、年龄、病程、是否伴有甲状腺肿大、突眼、周期性麻痹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男性Graves病伴胸腺增生患者周期性麻痹发生率高于女性,在临床工作中应予鉴别,以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化学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在CT引导下对22例患者行肿瘤内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植入治疗,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求出术中所需粒子的总活度及数量。结果:术后疼痛缓解率达91%;2个月后CT复查,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4例,无变化(NC)2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86.36%。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化学性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MR强化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表达、血管形成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用抗MMP-9抗体及抗CD34单抗对 40例星形细胞瘤组织标本进行标记分析,并测定MR图像上肿瘤的强化程度.结果星形细胞瘤的强化越明显,MMP-9表达越高,血管形成也越明显(P<0.05);随着星形细胞瘤级别的增高,MMP-9、CD34的表达越高(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的强化程度与MMP-9的表达及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迭代重建技术在超低剂量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行CT肺动脉成像,扫描采用80 kV管电压并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iDOSE4、迭代模型重建(IMR)重建图像。采用5分制评价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图像质量,测量计算图像噪声值、SNR、CNR,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比较不同重建技术图像噪声、SNR、CNR及主观图像质量。结果 30例患者的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5.12±2.48)kg/m2;平均CTDIvol为(0.78±0.28)mGy;平均DLP为(30.46±11.34)mGy·cm,平均ED为(0.43±0.16)mSv。IMR、iDOSE4、FBP图像噪声依次增高(P<0.05),SNR、CNR依次降低(P<0.05),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iDOSE4图像的主观评分显著高于FBP(P<0.05);IMR、iDOSE4图像可诊断率高于FBP(P<0.05),IMR图像优良率高于iDOSE4(P<0.05)。结论 采用80 kV联合IMR可保证肺动脉成像较高的图像质量,同时大大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抵抗素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和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在抵抗素影响内皮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不同浓度人抵抗素(0、50和100ng/mL)培养24 h.TUNEL和Annexin V-FITC分别检测其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H2DCFDA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生成,Western-blot检测内皮细胞AMPK-α(Thr172)磷酸化水平.抵抗素干预后,采用AMPK激动剂AICAR干预观察AMPK在抵抗素影响内皮细胞中的作用.结果 抵抗素干预内皮细胞并不能增加其凋亡和ROS生成,但可抑制内皮细胞AMPK的磷酸化激活,且AMPK的激活能够抑制抵抗素作用的内皮细胞凋亡和ROS生成. 结论抵抗素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中AMPK可能占重要地位,抵抗素可抑制内皮AMPK磷酸化.而AICAR激活AMPK后对内皮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微血管密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脑星形细胞瘤(Ⅰ~Ⅱ级22例,Ⅲ~Ⅳ级18例)组织中MMP-9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Ⅲ~Ⅳ级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MVD为63.96±18.29,MMP-9的表达为65.34±7.76;Ⅰ~Ⅱ级MVD为34.73±12.56,MMP-9为48.13±9.74.Ⅲ~Ⅳ级中MVD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高于Ⅰ~Ⅱ级(P<0.01);脑星形细胞瘤中MVD和MMP-9呈正相关关系.结论:MVD和MMP-9的表达与脑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相关,MMP-9在脑星形细胞瘤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站式CT灌注成像联合增强扫描对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30例接受一站式CT灌注成像联合增强扫描并经组织病理证实的pNEN患者,分析pNEN影像学特点,比较其灌注伪彩图灌注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及时间-密度曲线(TDC),分析不同分级pNEN灌注参数差异和辐射剂量。结果灌注伪彩图显示pNEN病灶较正常实质呈明显高灌注状态,其BV、BF分别为(22.80±6.42)ml/100 g、(237.38±134.86)ml/(min·100 g),均高于正常实质(P均<0.05);MTT、PS分别为(7.03±3.48)s、(3.25±1.99)ml/(min·100 g),均低于正常实质(P均<0.05)。pNEN病灶早期显影时间为19.42~24.14 s,其TDC表现为速升后速降至平台期。依据不同pNEN级别,将pNEN病灶分为A组(G1级)和B组(G2/G3级),A组病灶PS为(4.48±2.21)ml/(min·100 g-),高于B组(2.2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