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98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69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双针囊内注射类固醇治疗小儿孤立性骨囊肿的疗效. 方法 1996年1月~2004年1月,对28例小儿孤立性骨囊肿,在X线透视下,将2根细的骨穿针或腰穿针分别自囊腔顶部和底部刺入骨囊肿内,抽去囊液,冲洗囊腔后注入类固醇. 结果 27例随访10~62个月,平均28个月,无并发症发生.根据Chigira等X线骨囊肿愈合评价标准,Ⅳ级20例,Ⅲ级5例,Ⅱ例1例,Ⅰ级1例,治愈率92.6%(25/27).25例骨囊腔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4.5个月. 结论经皮双针囊腔内注射类固醇适合于小儿孤立性骨囊肿,简单,安全,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
PTEN基因突变与胃癌临床分期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抑癌基因PTEN突变高发区外显子5(exon5)和外显子8(exon8)在胃癌组织中的突变频率,探讨其突变与胃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基因的突变,对突变样本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42例胃癌组织中检测到PTEN基因突变3例,突变率为7.14%(3/42);42例胃癌临床病理分期,Ⅰ、Ⅱ期突变率为5.88%(1/17),Ⅲ、Ⅳ期突变率为8.00%(2/2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未检测到突变。42例胃癌进行组织学分级,低分化腺癌突变率为12.00%(3/25),中、高分化腺癌突变率为0(0/1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PTEN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低分化腺癌中,而PTEN基因突变与胃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薄层层离检查附片中乌头碱限量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附片是由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即附子)加工炮制而成,如加工炮制不当,乌头碱含量过高,服用时就会引起中毒。中国药典1985,1990年版均用薄层层析法检查附片中乌头碱的限量,即将供试液6μl和含乌头碱10μg的对照液分别点样于碱性氧化铝板上,正己烷-醋酸乙酯(1:1)展开,碘化  相似文献   
4.
卵巢癌占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15%~20%,常见卵巢癌有浆液性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癌和未成熟畸胎瘤等。我院从1989年1月~1994年12月期间收治卵巢癌早期患者168名,手术后在化疗、放疗同时加以家庭康复护理,跟踪随访,5年生存率在80%以上。1临床资料 本组护理对象为卵巢癌早期无转移患者共计168名,20岁以下4名,20~30岁患者8名,31~40岁患者21名,41~50岁患者55名,51岁以上患者80名,这些患者愿意接受家庭康复治疗与护理,配合随访。2结果 经过家庭康复护理,患者存活年限逐渐延长…  相似文献   
5.
6.
高杨 《当代医学》2008,(8):70-7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正式成立于2002年4月,于2002年7月8日开诊;是北京妇产医院的新兴科室之一,也是一个正在逐步发展壮大的科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剂量指数(Dose Right Index,DRI)在降低颅缝早闭患儿CT检查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头颅CT检查的16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A、B、C、D组,采用DoseRight技术,A、B、C、D组患儿分别采用27、25、23、21这4个DRI进行扫描,采用iDose4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然后对所得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并对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组患儿额部和颞部CT图像的信噪比均随着DRI的降低而降低(P值均<0.001);4组患儿脑组织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随着DRI的降低而降低(P值均<0.001),而颅骨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得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组患儿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4组患儿的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均随着DRI的降低而降低(P值均<0.001)。结论 在进行颅缝早闭患儿CT扫描时,若同时需要观察颅骨及颅脑组织,将DRI设置为23的低剂量扫描方案是可行的;若仅观察颅骨,对颅脑组织的显示不做要求,可采用将DRI设置为21的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进和完善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在体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将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20)、胺碘酮组(n=8,3mg·kg~(-1),舌下静脉注射)。麻醉动物后,钝性分离大鼠3、4肋间肌,用自制小拉钩拉开胸腔,"双线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经8min缺血后剪断结扎线,再灌注30min,观察各组死亡率,实验中用PowerLab连续描记心电图,分析再灌注期心电图变化。结果模型组再灌注期100%出现明显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纤颤、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死亡率为55%;胺碘酮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仅发生室性早搏,死亡率为0(P<0.01)。结论改良方法制备的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的重复性好,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间歇性外斜视单眼外退-内截手术效果、外退-内截各1 mm平均矫正量、视远视近矫正效果的差异. 方法 对9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行单眼外退-内截手术,对术后远期眼位、平均矫正量和视近视远手术效果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功能治愈58例(60.42%),临床治愈89例(92.71%);基本型、集合不足型及外展过强型外斜视患者手术后视远视近斜视角差异较手术前视远视近斜视角差异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矫正效果与术前斜视度呈负相关(P<0.05);平均矫正效果与手术量呈正相关(P<0.05);与手术年龄、发病年龄无相关性. 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单眼外退-内截手术设计应考虑术前斜视度对平均矫正量的影响,外退-内截手术可以较好的矫正远近斜视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丙戊酸钠(VPA)慢性作用及停药后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γ-氨基丁酸转运体-3(GAT-3)和γ-氨基丁酸转氨酶(GABA-T)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从星形胶质细胞的角度来探讨VPA的停药反跳机制。方法用含50 mg/L VPA的DMEM培养基将C6细胞培养2周后制成VPA慢性作用模型,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VPA慢性作用及停药后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GAT-3和GABA-T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在VPA慢性作用下,相对灰度值(RV值,即GAT-3、GABA-T电泳条带与相应的β-actin灰度积分的百分比)为(39.1±0.5)%,低于正常对照组的(46±1.3)%;各停药组的RV值均低于VPA慢性作用组,其中停药24 h组的最低,为(11.7±1.6)%,停药30 min组的最高,为(38.9±0.6)%;而停药48 h组又升高到(33.5±1.1)%。(2)VPA慢性作用组[RV值为(71.31±6.91)%]与对照组[RV值为(34.77±3.26)%]相比,GABA-T mRNA表达明显上调;各停药组与VPA慢性作用组相比GABA-T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其中停药12 h组[RV值为(25.36±7.68)%]降至最低。结论VPA慢性作用可使GAT-3 mRNA的表达下调,使GABA-T mRNA表达上调。VPA慢性作用后停药造成的GAT-3和GABA-T mRNA表达水平的波动可能与VPA停药反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