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前房积血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应用少量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入82例前房积血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纳入实验,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给予少量尿激酶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出血吸收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24%)高于参照组(65.86%),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出血吸收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症状改善评分、病情缓解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前房积血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患者而言,采用少量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各项眼功能指标均能够恢复到正常的范围内,更为安全,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莆田涵江医院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0例(60眼)为研究对象,依据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切口类型分为角巩膜缘切口组、透明角膜切口组,各30例(30眼)。统计分析两组干眼症状、视力、角膜知觉、角膜散光度、角膜敏感度、泪液蛋白、泪膜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角巩膜缘切口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低于透明角膜切口组,视力高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巩膜缘切口组患者的中央、上方角膜知觉均高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巩膜缘切口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角膜敏感度均高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巩膜缘切口组患者的泪液蛋白、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均高于透明角膜切口组,角膜荧光素染色(FL)低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3/30)、13.33%(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几种急性肾绞痛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急诊科治疗肾绞痛的首选方法.方法 选取急诊科340例肾绞痛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4组:A(哌替啶)组;B(双氯芬酸钠)组;C(间苯三酚)组;D(双氯芬酸钠+间苯三酚)组.观察各组的平均起效时间及用药30min后的疗效.结果 哌替啶组、双氯芬酸钠+间苯三酚组、双氯芬酸钠组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9.53±3.34)min、(10.49±2.54) min、(10.51±2.27)min,均少于间苯三酚组(18.51±4.8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前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比较,间苯三酚组(11.43%)和双氯芬酸钠+间苯三酚组(9.00%)均低于哌替啶组(24.59%)和双氯芬酸钠组(23.75%).间苯三酚组无不良反应,双氯芬酸钠组和双氯芬酸钠+间苯三酚组的不良反应率(2.27%、2.78%)均低于哌替啶组(27.27%).结论 双氯芬酸钠+间苯三酚是目前值得推荐的肾绞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泪囊炎是眼科较常见的疾病,约2%~4%的足月产婴儿可能由于鼻泪管下端炎性分泌物阻塞引起继发性感染所致,临床上有一部分此类患儿需要治疗。笔者近几年来对以按摩手法等治疗失效的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采用素高捷疗混悬液灌洗泪道的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抗胆碱能药物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尚有争议.为此,本文回顾分析了79例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情况,并将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者与未使用者进行疗效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病死率较高.为探讨老年肺心病的临床待点及改进防治措施,现就1994~1997年本院收治的老年肺心病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1980年及1987年在湛江各遇瑞列属绦虫病1例。 病例1,女性,6岁,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县人。因常有腹痛、腹泻和纳差,大便时发现白色能活动、米粒或串珠状的虫体排出,于1980年1月6日入院。住院后,每天排稀便1~2次,均有节片排出,多时达十余节。经我室压片、卡红染色检查,鉴定 相似文献
9.
急性中毒患者血浆内皮素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中毒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放免和比色法测定60例急性中毒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轻度急性中毒患者血浆内皮素轻度升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中度中毒患者明显升高(P<0.01);重度中毒显著升高(P<0.01)。结论急性中毒患者中毒越重血浆内皮素升高越明显,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抑制血浆内皮素增加,对提高抢救急性中毒的成功率,减少病死率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在诊治急性发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诊治的急性发热患者285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常规组122例和PCT组163例.均测定血常规、C-反应蛋白,并通过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检查明确诊断;PCT组患者加测PCT.常规组按照抗生素指南进行治疗,PCT组根据PCT质量浓度指导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的抗生素费用及疗程、使用率及临床有效率和病死率.PCT组按感染的判定标准分为3个亚组: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成组t检验、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法等统计方法,比较各组炎症指标对诊断细菌感染的价值.PCT组按照预后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两组,比较两组间血清PCT质量浓度,评价其与细菌感染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常规组和PCT组抗生素的费用及使用率、疗程分别是(3586.5 ± 703.3)元、95.08%、(15.01 ±11.21)d和(1871.2 ±433.5)元、54.60%、(11.22±7.1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有效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质量浓度在细菌感染组(1.12±0.88) ng/ml均高于病毒感染组(0.21±0.11) ng/ml和非感染组(0.18±0.13)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后2组的P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均优于其他炎症指标.结论 血清PCT质量浓度对急诊医师鉴别诊断急性发热的性质、预后优于其他炎症指标,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