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构建术后镇痛信息化管理平台,评价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术后镇痛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患者镇痛泵需求信息共享模块、患者镇痛泵信息文书规范化模块和APP术后终端随访模块。选取科室2017年4~9月未应用信息化平台时发放的3000例镇痛泵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科室2019年2~7月应用信息化平台后发放3000例镇痛泵研究对象作为试验组,评估2组的差异。结果两组各3000例镇痛泵发泵过程中,试验组护理人员漏发镇痛泵98例、镇痛泵机械故障发生28例、文书未规范化影响核对6例,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漏发镇痛泵268例、镇痛泵机械故障66例、文书未规范化影响核对9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人员镇痛泵需求信息接收迟滞时间(0.67±0.39) min、粘贴标签制作时间(0.40±0.11) min、给药核对时间(0.36±0.10) min、镇痛泵发放总时长(4.23±0.29)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镇痛泵需求信息接收迟滞时间(1.38±1.02) min、粘贴标签制作时间(0.89±0.23) min、给药核对时间(0.72±0.18) min、镇痛泵发放总时长(6.34±1.01) min, 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镇痛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文书格式标准化,有效减少了镇痛泵在发放环节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了护理人员在术后镇痛各环节中的工作时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低压灌注下经尿道分区等离子剜切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 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对98例高龄高危BPH患者行耻骨上造瘘,冲洗液距病人腹部高度50 cm。膀胱处于半空虚状态,行四区剜切治疗。结果手术时间31~135 min,(54±11) min;切除组织26~82 g,(35.0±4.5)g;术中出血量25~225 ml,(125±22)ml;术后2~4 d拔导尿管。无并发症。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PVR)均明显改善(P=0.000)。结论低压灌注下经尿道分区等离子剜切治疗高龄高危BPH疗效确切,手术时间可控,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建立犬的不稳定膀胱动物模型,观察其尿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健康雌性比格犬10只全麻下行膀胱颈口环扎术,手术3个月后行尿动力学检测,分析术前及术后相关尿动力值的变化。结果 10只比格犬中有8只成功建立逼尿肌不稳定膀胱模型,术后3个月后测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最大顺应性、尿道压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模型成功建立为研究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奠定一定基础,为进行大型动物造模提供了理论基础及技术指导,为今后开展人类微创手术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提供理论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激光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方法:62 例BPH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P),研究组采用经尿道1 470 nm 激光前列腺汽化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
前后血红蛋白、血钠水平,围术期指标(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长),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生
活质量(QOL)、最大尿流量(Qmax)及残余尿量PVR,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术后血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
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PSS、QOL、Qmax及PV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术后随访3个月,研究组未发生短期并发症,对照组发生继发性出血1例。结论:BPH患者使用1 470 nm激光汽化术与TUPKP
术治疗均可显著缓解患者相关下尿路症状,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相近;与TUPKP术相比,经尿道
1 470 nm激光汽化术治疗BPH的手术时间相对更长,但术后恢复快,临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防治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P)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实验组应用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术前2~3d,术后3~4d给药。对照组禁用干扰膀胱逼尿肌或毒蕈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观察比较2组患者拔出导尿管后24h、3d平均每天尿急次数、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及急迫性尿失禁次数、膀胱痉挛、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感知膀胱症状分级量表(PPBC)、生活质量评分(QOL)、患者OAB症状缓解率。结果:实验组拔除尿管后24h、3d的每天的尿急次数、夜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膀胱痉挛、QOL评分、IPSS评分、PPBC评分、OAB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导尿管后24h排尿次数实验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第3天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导尿管第3天的Qmax实验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RUV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AB症实验组(9/51)、对照组(19/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8/51),患者均可耐受,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PKRP围手术期应用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防治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确切,并发症小,安全性高,可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