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Fas配体阳性睾丸细胞对共移植的胰岛细胞存活起全身和/或局部的免疫豁免作用。方法将同种大鼠胰岛细胞与不同数量的睾丸细胞同侧或两侧共移植于糖尿病受体肾包膜下,观察移植物功能和存活情况,以及移植物内淋巴细胞凋亡。结果单纯移植胰岛组(对照组)平均存活期为(4.6±1.1)天。睾丸细胞和胰岛细胞同侧共移植时,当睾丸细胞数为1×106(A组)时,胰岛细胞平均存活期为(23.8±4.6)天;睾丸细胞数增至1×107时(B组),胰岛细胞存活期大于(57.5±4.0)天,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两侧共移植时,当睾丸细胞数为1×105(C组),胰岛细胞平均存活期为(6.0±1.4)天,与对照组相似(P>0.05);睾丸细胞数增至1×106(D组),胰岛细胞存活期(11.5±3.1)天较对照组或C组延长(P<0.01);睾丸细胞数增至1×107(E组)时,胰岛细胞存活期(31.2±15.9)天延长更加明显(P<0.01)。相同剂量的睾丸细胞与胰岛细胞分别同侧和两侧共移植时发生移植排斥反应各自的病理表现是不同的,前者移植物内有淋巴细胞浸润,部分胰岛玻璃样变,抗胰岛素抗体染色仅见少量阳性细胞,而后者胰岛细胞移植物内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少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抗胰岛素抗体阳性细胞较少,未见胰岛玻璃样变。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发现同侧共移植后的移植物与肾实质交界处有淋巴细胞凋亡。电镜检查发现胰岛移植物存活超过60d的标本可见大量存活的胰岛细胞团和睾丸Sertoli细胞,有散在的凋亡淋巴细胞。结论睾丸细胞与同种胰岛细胞移植后不仅可诱导局部免疫豁免,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全身免疫保护作用,但较局部免疫豁免作用弱;这些作用可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期,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T淋巴细胞自稳增殖(HP)是指在没有外源性抗原刺激作用下,T细胞减少症的宿主体内残存的淋巴细胞或输注的淋巴细胞所发生的分裂增殖.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T细胞数减少是驱动淋巴细胞HP的前提条件,T细胞HP很大程度上受到与两个配体接触的信号通路(即自身MHC/肽复合物和细胞因子或化学因子)的调控.HP的T细胞具有类记忆细胞的特点,这是对器官移植产生免疫耐受的一种障碍.  相似文献   
3.
术者简介
  陈创奇教授,男,1969年5月出生,广东省普宁市人,医学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2002年~200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 1~2月在瑞典林雪萍大学医院进修学习胃肠胰外科。现担任中山大学灾难医学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和结直肠外科常务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和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胃肠外科学分会委员和医学教育与信息技术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手术》等杂志编委或常务编委。目前已经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论文49篇(包括SCI 论文);主编教材三部,即《外科学临床见习精要》《现代灾难医学》和《实习医生临床技能手册》;副主编教材《医科实习生临床技能手册》和《临床技能模拟训练教程》,副主译《消化道肿瘤诊断与治疗》1部,参编专著7部。获得专利1项。获得各级基金31项。已培养的硕士生有6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合并腹外疝行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疝修补术治疗的35例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合并腹外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疝18例,腹壁切口疝10例,脐疝5例,脐疝合并切口疝1例,腹白线疝1例。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疝复发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35例患者中,男27例,女8例;平均年龄(59.0±9.42)岁;术前16例(45.7%)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6例(45.7%)低蛋白血症,24例(68.5%)腹水;术前肝功能Child-pughA级16例(45.7%),B级18例(51.4%),C级1例(2.8%);术前ASAⅡ级11例(31.4%),Ⅲ级20例(57.1%),IV级4例(11.4%)。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围术期无死亡病例。腹股沟疝平均手术时间(97.0±18.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0.0±5.0)mL。切口疝平均手术时间(125±33.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0.5±23.5)mL。脐疝平均手术时间(106.0±45.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5±20.5)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8(1~63)d。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2.8%,其中血清肿2例(5.7%)、血肿4例(11.4%)、切口感染1例(2.9%)、手术部位感染2例(5.7%)。术后随访率65.7%,中位随访25个月。术后2例手术区域不适感(8.7%),无慢性疼痛病例,4例复发(17.4%),其中腹股沟疝和切口疝各2例(8.7%)。结论: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合并腹外疝患者行择期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PRL-3在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表达人工PRL-3 miRNA的慢病毒载体,转染SGC7901细胞,并检测其沉默PRL-3表达的效果;MTT试验评价沉默PRL-3表达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表达PRL-3慢病毒载体.PRL-3慢病毒转染组,可沉默SGC7901细胞PRL-3的表达.MTT试验结果,沉默PRL-3的表达后,与空载体组比较,SGC7901细胞数下降了30.4%;生长曲线比较,SGC7901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PRL-3在胃癌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胃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局限性胃和小肠胃肠间质瘤(GIST)腹腔镜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和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0例胃GIST和6例小肠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6例患者中行手辅助腹腔镜胃GIST切除3例,其余23例均行腹腔镜辅助切除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根据肿瘤部位和生长方式,行胃局部切除术18例,远端胃部分切除2例,小肠部分切除6例。肿瘤直径(4.5±1.6)cm,手术时间(96.0±28.2)min,术中出血量(49.6±38.6)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3±0.7)d,术后住院时间(6.8±1.9)d。术后吻合口出血1例,保守治疗治愈。术后病理按照改良NIH标准显示,极低度恶性危险(极低危)1例(3.8%),低危13例(50.0%),中危9例(34.6%),高危3例(11.5%)。术后随访3~32(中位数15)月,未发现复发或死亡病例。结论原发局限性胃或小肠GIsT腹腔镜切除创伤小、恢复快,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直肠癌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0T 磁共振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withbackground suppression,DWIBS)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与病理的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42 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盆腔常规MRI 及DWI 的扫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直肠癌切除并病理组织学检查.测量肿瘤及正常直肠肠壁的ADC 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直肠癌组与对照组的ADC 值分别为(0.76 ± 0.11) × 10-3mm2/s 和(1.22± 0.16) × 10-3 mm2/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鉴别直肠癌与正常直肠肠壁的ADC值的最佳分界值为0.96 × 10-3 mm2/s,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97.6%.(2)1 例高分化,33 例中分化及5 例低分化直肠腺癌的ADC 值分别为0.78 × 10-3 mm2/s,(0.75 ± 0.12) × 10-3 mm2/s 及(0.77 ± 0.11)×10-3 mm2/s.中分化与低分化直肠腺癌的ADC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3.0T 磁共振DWI 能提高直肠癌的检出率,直肠癌原发灶的ADC 值明显低于正常直肠肠壁的ADC 值,不同分化程度的直肠腺癌的ADC 值间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特异性抑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hTERT基因的RNA干扰表达重组体用脂质体介导方法转染SGC7901细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TERT基因表达.TRAP-PCR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SGC7901细胞转染前后hTERT基因的表达强度分别为:转染pU6组平均表达量为6.5×105拷贝/μg RNA;转染pU6-hTERT-siRNA Ⅰ组平均表达量为4.1 × 104拷贝/μg RNA;转染pU6-hTERT-siRNAⅡ组平均表达量为5.4×104拷贝/μg RNA.转染pU6组与其余两组P值<0.01;转染pU6-hTERT-siRNA Ⅰ组和转染pU6-hTERT-siRNAⅡ组P值>0.05.端粒酶活性下降,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结论 小干扰RNA能有效抑制SGC7901细胞中hTERT基因表达,hTERT基因表达下调影响SGC7901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猫抓病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猫抓病(cat-scratchdisease,CSD)为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良性传染病,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易引起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结合文献作一报告。1病历简介病人男,23岁。因发现左腹股沟区肿物4天,伴局部疼痛72小时,于1998年8月31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究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技术对结直肠癌筛查的有效性,同时探索结直肠癌患者配偶及其一级亲属的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发病风险.方法 采用新型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对于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全国八家医院的结直肠外科或普外科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患者配偶及一级亲属进行检测,并结合肠镜结果评价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