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快速成型(RP)技术辅助下制作的个体化假体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成骨效果。 方法以27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3组(每组9只),全部建立下颌骨连续性缺损模型,并在兔下颌骨缺损区分别植入个体化假体+自体骨(A组)、个体化假体+CHA(B组)、个体化假体+CHA+rhBMP-2(C组)。分别于术后4、12、24周3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以及骨钙素(OC)、Ⅰ型胶原(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分别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术后24周各组实验兔外形均对称,通过OC及COL-1的吸光度检测,骨缺损区均有大量新骨形成,A组(0.537 ± 0.010)、C组(0.530 ± 0.010)可见大量骨小梁及编织骨结构,缺损区的新骨OC、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007,P>0.05);但A组强于B组(0.415 ± 0.009,t = 0.122,P<0.001);C组也强于B组(t = 0.12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通过RP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CHA复合rhBMP-2后成骨能力明显增强,成骨效能肯定,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采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重建下颌骨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用本院于2014年收治的10例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患者采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重建下颌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对颌面部外观满意,口齿清晰,吞咽正常。90%患者行义齿修复后,其义齿和剩余留牙咬合和咀嚼功能基本正常。术后半年经复查,患者的移植腓骨愈合情况良好。结论:对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采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重建下颌骨的方式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发展,为义齿修复手术提供充足的骨量,颌面部外观良好,在临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的开窗减压治疗效果。
方法2013—2017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分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大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18例,均采用开窗减压治疗术,观察术后3年囊腔的变化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1 ~ 3年,15例患者囊腔基本消失、2例复发、1例治疗无效(改为传统的手术)。开窗治疗的病例病变区域骨质生长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除。
结论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的开窗减压治疗切实可行。对于病变累及的患牙牙髓尽量保留,待囊腔周围骨质生长回后,开窗减压治疗术后1年时根据活力测试考虑是否需要根管治疗。 相似文献
7.
郑巧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6):2369-2371
目的 评价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口腔外科收治的存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4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修补,对照组采用常规皮片修补,评价两种方法处理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7、10天疼痛视觉类比评分分别为4.8±1.6、6.3±1.5与2.1±0.9、4.2±1.1;治疗组与对照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8.9±1.1、7.6±1.6;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植皮存活率为95.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植皮存活率为85.7%.结论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可以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植皮存活率,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反求工程(RE)和快速成型(RP)技术制作的个体化钛下颌人工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2009年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下颌骨肿瘤病例6例,通过CT扫描加三维重建采集病变下颌骨的测量数据,按照手术设计在数字模型上切除病变骨段,形成下颌骨缺损模型,通过数字镜像得到植入体的数字模型.利用RP技术获得树脂实体模型并进行包埋铸造获得个体化人工骨.结果 术前利用RE和RP技术制作个体化下颌人工骨快速精确,术中就位顺利,手术创口均为Ⅰ类愈合,术后随访7~30个月,缺损区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开口度3.2~3.6 cm.咬合关系正常,张口无偏斜.结论 应用RE和RP技术制作个体化人工骨修复下颌骨缺损,方法简便精确,能达到外形与功能兼备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体会,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2006年3月~2011年3月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对下颌骨不同部位骨折141例,共计187处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分析创口愈合情况、术后咬合关系及开口度、接骨板保留情况。结果术后有6例出现创口感染,余伤口愈合良好;4周后检查有8例伴有颌干扰;57例开口度>3 cm,69例开口度2~3 cm、7例开口度<2 cm;141例患者的187处骨折术后X线检查,176处骨折对位良好,占94.1%;所有病例均没有出现固位钉松脱、钛板折断等情况,均未取出夹板。结论坚强内固定技术应用于下颌骨骨折的治疗具有创口愈合好,对颞颌关节功能影响小,固定稳固等特点,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碘海醇血浆清除率测定肾小球滤过率(mGFR)与临床常用方法评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准确性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自愿参加测试的145例研究对象, 根据eGFR值进行分组:1期[eGFR≥90 mL·(min·1.73 m2)-1, 37例]、2期[eGFR 60~90 mL·(min·1.73 m2)-1, 39例]、3期[eGFR 30~60 mL·(min·1.73 m2)-1, 47例]、4期[eGFR 15~30 mL·(min·1.73 m2)-1, 17例]、5期[eGFR <15 mL·(min·1.73 m2)-1, 5例], 所有研究对象通过静脉注射碘海醇5 mL后, 在注射后0、2 h和4~6 h间取血浆样本3次, 测量血浆清除率, 进行肾功能评估, 并与常用的肾功能评估公式[MDRD、内生肌酐清除率(Ccr)、CKD-EPI、Cockcroft-Gault]进行比较。结果 Ccr、MDRD公式计算eGFR值高于采用碘海醇血浆清除率计算的mGFR值(均P<0.05), 而Cockcroft-Gault、CK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