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改良STARR术)治疗直肠黏膜外脱垂的手术体会。方法33例直肠黏膜外脱垂患者均采用改良STARR术,进行临床观察1~3年。结果本组33例患者治愈率100%,复发率0,疗效满意。结论改良STARR术治疗直肠黏膜外脱垂治愈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政策注意力的分配是政策过程的关键要素。在中国特有的行政体制下,基于医疗卫生领域的试点探索—经验总结—创新扩散的政策设计模式,需要将政策注意力放置于试点创新的具体政策情境中去阐释。本研究基于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报的文本资料,在国家层面的医改制度框架引导下,运用主题模型分析技术呈现地方医改制度创新的类别和具体内容,从政策过程角度解释地方制度创新案例具备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制度创新案例的文本内容表述上,进一步彰显了政策的目标价值与效果;对具体路径与方案的完善,具有解决上一轮政策议程设置的问题以及开启新一轮政策议程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上下联动机制理论基础和国际典型经验教训,总结目前公共卫生危机治理上下联动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构建上下联动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模型,从政府治理、部门治理、专业机构治理及两大保障系统方面,具体阐述上下联动机制中各方面的职责作用和信息保障方式,以期为决策者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社区卫生服务综合配套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政府密切关注的重要工作,其发展面临着多重困难与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配套改革进入试点阶段,改革进程中长宁区实行了建立完善管理组织系统、经济运行系统、综合保障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措施,以改进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方法 于2013年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在上海市长宁区的10个街道/镇抽取社区居民3 040例。采用本课题组研制的问卷对纳入居民进行调查,本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居民最近一次患病的就诊医疗机构、选择就诊医疗机构的原因、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情况,问卷有效回收2 750份。另于2016年6月,对该3 040例居民进行追踪调查,确定问卷有效回收的居民2 004例。结果 2013年和2016年分别有51.4%(213/414)、40.7%(209/514)的签约居民最近一次患病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签约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率高于未签约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签约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率低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签约居民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原因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就诊方便(27.7%,180/649)、病情轻(13.4%,87/649)、费用较低(11.6%,75/649)。2013年和2016年分别有7.6%(45/589)、11.9%(77/649)的签约居民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签约居民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率高于未签约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签约居民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率高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46.7%(36/77)的签约居民通过家庭医生转诊,83.3%(40/48)的未签约居民通过普通门诊转诊;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居民签约后就诊行为有所改善,但转诊服务利用率较低,分级诊疗格局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部门协同理论机制,总结公共危机治理中跨部门合作问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的多方因素,从部门协同机制着手分析其在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探索性构建超大城市公共卫生社会治理部门协同机制,以期充分发挥各部门在专业管理方面的职能和作用,将统筹兼顾和高效协调贯穿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体制的特点和优势,形成强有力的疫情防控合力,为科学防控提供机制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