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测定患儿舌骨大角横径作为喉罩型号选择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选择喉罩行择期全麻手术患儿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重组(T组)和超声下测量舌骨大角横径组(U组),每组60例,T组根据制造商推荐选择喉罩型号,U组根据超声下测量结果选择型号。全麻诱导后,插入选定型号的喉罩,并根据纤维支气管镜(FOB)对位检查、口咽漏气试验判断喉罩是否合适,如不合适则更换临近型号的喉罩,满意后行机械通气。超声法、体重法选择的喉罩与实际最终选择喉罩采用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分析采用Bland-Altman和Passing-Bablok图分析。结果两组首次插入成功率、口咽漏气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U组FOB下Ⅰ级和Ⅱ级的例数(56例)多于T组(4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超声和体重选择喉罩型号的准确率分别为96.7%和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测定指导喉罩与最终实际应用的喉罩型号相关系数为0.95,偏移值为0mm;体重法指导喉罩选择与最终实际应用的喉罩型号相关系数为0.61,偏移值-0.04mm。结论超声下测定舌骨大角横径作为患儿喉罩型号的依据比体重法选择喉罩有更高的准确性,并能优化喉罩置入过程,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4.
5.
6.
目的通过超声实时监测全身麻醉诱导期颈部食管进气情况并及时调整面罩通气压力,探讨减少胃内进气的效果。方法择期接受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5~65岁,BMI 19~28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研究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期采用压力控制模式进行面罩通气,两组的起始通气压力为15 cmH_2O。S组采用高频超声探头观察颈部食管进气情况,及时降低通气压力,直至未发现食管进气为止;C组通气压力维持15 cmH_2O。两组均采用低频超声探头观察并测量麻醉诱导前后胃窦部横截面积(CSA),机械通气2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记录通气前后胃窦部CSA。记录通气结束后胃内进气情况,末次通气时气道峰压(Ppeak)、呼出潮气量(VTe)、呼气末二氧化碳(P_(ET)CO_2)和呼气末氧浓度(C_(ET)O_2)。结果通气结束后,S组胃进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末次通气时S组Ppeak、VTe、C_(ET)O_2明显低于C组(P0.01),P_(ET)CO_2明显高于C组(P0.01)。通气结束后S组CSA明显小于C组(P0.01)。结论麻醉诱导期间面罩压力通气时,通过超声实时监测颈部食管进气情况并及时调整面罩通气压力,可明显减少胃内进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次应用地佐辛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并和氯诺昔康作比较。方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相同。A组术毕前30min给予地佐辛10mg,B组给予氯诺昔康16mg。评估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h、2hA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4h、8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h两组均未发生循环抑制,头痛头晕和尿潴留的发生率低(〈3.5%),但A组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而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术毕前30min单次静脉注射地佐辛(10mg)、氯诺昔康(16mg),均可使LC患者术后得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但术后2h内地佐辛较氯诺昔康镇痛作用更强,且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介绍重比重布比卡因脊麻用于老年患下腹及下肢手术麻醉的体会。方法:42例ASAI~Ⅱ级65岁以上的老年患,行L3-4间隙重比重布比卡因(0.15~0.2mg/kg)脊麻,记录术中BP、HR、SpO2、升压药使用情况及并发症。结果:42例阻滞平面T8~T10以下,面罩吸氧下SpO2均大于97%,除4例BP下降超过术前30%需用麻黄碱外,余病人BP、HR均较平稳,术中、术后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只要控制药物用量和管理得当,脊麻用于老年患下腹及下肢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正丙泊酚因具有麻醉起效快、恢复快、苏醒质量优、易于控制等特点,成为门诊无痛检查首选静脉麻醉药~[1],现己广泛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人流术中。但其具体使用剂量仍处于探讨中,现已发现不同人种、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等因素能够影响其麻醉效果~[2]。中医体质学说自70年代确立以来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不断深入的研究表明,不同体质既能影响疾病的性质、病位、病程阶段和预后,同时又对药物用量、疗效有较大的影响~[3-4]。基于此,笔者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