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26篇
  免费   807篇
  国内免费   665篇
耳鼻咽喉   86篇
儿科学   254篇
妇产科学   84篇
基础医学   460篇
口腔科学   179篇
临床医学   1969篇
内科学   921篇
皮肤病学   190篇
神经病学   208篇
特种医学   6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904篇
综合类   3830篇
预防医学   1768篇
眼科学   99篇
药学   1830篇
  18篇
中国医学   1855篇
肿瘤学   390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357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639篇
  2013年   635篇
  2012年   804篇
  2011年   916篇
  2010年   837篇
  2009年   857篇
  2008年   880篇
  2007年   800篇
  2006年   695篇
  2005年   660篇
  2004年   620篇
  2003年   473篇
  2002年   402篇
  2001年   445篇
  2000年   371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44篇
  1997年   249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90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66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8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应用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手掌贯通伤伴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手掌贯通伤伴复合组织缺损15例,均为男性,年龄20 ~45岁,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2.0 cm^8.0 cm×10.0 cm,骨缺损长度1.0 ~4.6 cm,伴或不伴有肌腱、神经、血管缺损.2例存在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急诊采用清创加骨折复位钢板或克氏针固定治疗,骨水泥充填骨缺损,并用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加前臂皮下静脉行血管移植;13例急诊采用清创加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加骨水泥充填骨缺损后,VSD敷料覆盖创面,择期用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覆盖创面,在皮瓣修复同时选择掌长肌腱、股前外侧皮神经移植修复肌腱、神经缺损.术后8~10周创面无感染,行Masquelet技术植骨重建掌骨缺损,并定期随访.结果 本组15例皮瓣术后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示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植骨后3.2个月,后续观察无骨吸收.手功能按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13例,良2例.结论 手掌贯通伤伴复合组织缺损需采用综合治疗方法,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对其修复重建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全麻、硬膜外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麻醉、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的原则、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实验组(硬膜外麻醉)和对照组(全麻),每组60例,比较分析两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24 h后效果优于对照组,72 h后差别不大,麻醉后6 h以及24 h凝血指标有明显差异;麻醉90 min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较术前下降,并在麻醉后3 d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硬膜外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同时对患者凝血功能以及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睡眠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的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NDF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情况,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了解2011-2012 年杭州市儿童医院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并分析重症 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2年杭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手足口病 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轻症和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最后应用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1 年1 月~2012 年12 月, 共报告手足口病 2706 例,< 3岁者占70.29% (1902例),男性1620 例,女性1086 例,轻症2138 例,重症568 例。 2656例(98.15%)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平均持续2~3d。与轻症患者比较,重症患者更易出现高热 (犘<0.05),胸片异常率更高(犘<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C 反应 蛋白、血糖、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水平也显著升高(犘<0.05)。细胞因子显示,重症患者急性期外周血 IFN γ、IL 10、IL 6 水平较轻症患者显著升高(犘<0.05)。病原学检查显示, 重症组肠道病毒71 型 (EV71)感染阳性率更高(犘<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3 岁、居住在农村、高热 (> 39 ℃)、延迟就诊、白细胞升高、免疫球蛋白IgM 升高、EV71感染、IL 6水平升高这9个变量为重症 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杭州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地区差异,CA16和EV71感 染同时存在,但重症患者以EV71感染为主。年龄< 3岁、居住在农村、高热(> 39 ℃)、延迟就诊、白 细胞升高、免疫球蛋白IgM 升高、EV71感染、IL 6水平升高这9个变量为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早 期识别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疾病治疗。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重症;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06 0419 05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观察灯盏乙素(Scu)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细胞模型中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Ca2+途径的影响,探讨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D)病程中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方法:选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为对照组、Scu处理组、Aβ处理组、Aβ+Scu (高、中、低)处理组及Aβ+IP3R拮抗剂组,用CCK-8法筛选药物浓度并检测各组细胞生存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细胞中1,4,5-三磷酸肌醇(IP3)的含量;用蛋白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各组细胞IP3R和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cl-2、Bax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用AnnexinV/PI双染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和Scu处理组相比,Aβ处理组细胞存活率下降,IP3含量升高,IP3R、Bax和Caspase-3的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下调,细胞胞浆内Ca2+浓度及细胞凋亡率升高;Aβ+Scu处理组细胞中各检测指标的变化与Aβ处理组的结果正好相反,IP3R通道下游指标的变化与Aβ+IP3R拮抗剂组基本一致。结论:Scu能够下调通路蛋白IP3、IP3R的表达,抑制Aβ介导的Ca2+内流所致的细胞凋亡,可能通过对IP3R-Ca2+途径的调控来影响AD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一例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后的宫颈妊娠合并结核复发,讨论其相关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病例报道和相关文献复习,对宫颈妊娠的病因、诊断、治疗、结核复发以及与ART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宫颈妊娠合并结核发生率极低,一旦发生不良结果,对患者影响巨大,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尤为重要。结论:ART过程中对可疑结核复发患者要及时诊断、及早处理。  相似文献   
10.
襄樊市1990~2004年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襄樊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东径110°45′~113°43′,北纬31°14′~32°37′。全市地形构造复杂,西部为大片高山区,中部多为岗地平原,东部为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据气象资料记载,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年降水量800~1000mm之间。襄樊市辖3区3市3县及3个开发区,总人口571.88万。历史上襄樊市为非稳定性间日疟流行区,建国后曾发生过两次大的疟疾流行。第1次在1954~1955年,年平均发病率为300.8;第2次发生于1967~1969年发病率为2484.63。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疟疾疫情才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年发病数在1000例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