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倾斜试验基础阶段相关指标的变化是否对试验结果 有预测作用.方法 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335例患者,符合条件并纳入分析共272例.阴性受试者(199例)为对照组;药物激发试验阶段诊断为"血管抑制型晕厥"受试者(73例)为观察组,对其基础试验(BTTT)阶段中五个时间点的心率、收缩压、休克指数与初始卧位状态的基础值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受试者在年龄分布、性别构成、基础心率、基础血压、基础休克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休克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BTTT阶段,若心率明显增快或休克指数明显增加则其在药物激发阶段发生阳性结果 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81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A组,41例)和氯吡格雷组(B组,40例),比较两组服药前和服药后1、2、4、8、24h及治疗第7天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MAR)、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PA)及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服药前PMAR水平相近(P>0.05)。A组患者服药期间的PMAR均低于B组(P<0.01),IPA及IPA≥50%的患者比例均高于B组(P<0.01)。B组服药后2h的IPA低于服药后8h(P<0.01),而A组两个时间段I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只有轻微出血事件。结论在ACS患者,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更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两药短期的安全性相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拮抗剂(PD142893)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为ET-1刺激组,培养基中加ET-1至终浓度为5、10、20、50、100nmol/L;PD142893干预组,培养基中加ET-1(100nmol/L)后加入PD142893,终浓度为10、100、200、400mol/L,24小时后测定上清中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含量。结果 空白对照组PAI-1含量为78.169±1.211ng/ml,ET-1(5、10、20、50、100nmol/L)刺激组分别为66.525±1.746、68.075±1.889、66.911±0.933、67.825±3.564、67.851±2.437ng/ml,刺激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t-P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无PD142893干预的ET-1(100nmol/L)组PAI-1含量为67.951±2.437ng/ml;ET-1(100nmol/L)+PD142893(10、100、200、400nmol/L)干预组PAI-1含量分别为91.112±8.811、99.311±14.079、113.467±7.679、114.933±9.623ng/ml,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间t-P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ET-1对肺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的PAI-1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t-PA无显著影响;用PD142893干预后,PAI-1显著升高,t-PA的含量无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7 d、术后6个月心脏二维结构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评价缺血后适应对缺血心肌的影响。方法62例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缺血后适应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再灌注后8 min内不作任何干预,缺血后适应组再灌注后1 min内以4~6 atm低压充盈球囊,阻断血流1 min,然后收缩球囊,开放血流1 min,反复4次。术后7 d、术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二维结构和左心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评价参数包括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临床特征包括“罪犯血管”、缺血时间、临床用药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2)术后7 d,后适应组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心输出量、LVEF、WMSI各参数均无显著差异;术后6个月,后适应组LVEF显著提高[(56.35±8.44)%vs.(51.19±11.22)%,P<0.05],WMSI显著下降(1.20±0.09 vs.1.44±0.10,P<0.01),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心输出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术后6个月与术后7 d比较,对照组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增大[(55.64±7.42)mm vs.(51.60±6.19)mm,P<0.05],WMSI增加(1.44±0.10 vs.1.33±0.12,P<0.01),LVEF下降,但无显著差异;后适应组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增大[(118.62±20.84)ml vs.(106.21±24.40)ml,P<0.05],心输出量增加[(4.25±0.78)L/min vs.(3.87±0.66)L/min,P<0.05],WMSI下降(1.20±0.09 vs.1.28±0.10, P<0.01),LVEF较前提高,但无显著差异。结论缺血后适应能改善再灌注术后6个月左心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然而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需要更大规模和更长期的随访研究来进一步肯定其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64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和曲美他嗪治疗组(32例),治疗90d。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用量及症状改善情况及副作用。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曲美他嗪治疗组心绞痛发作及每周硝酸甘油用量显著减少,心肌缺血减轻,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和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效果而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家兔心肌梗死后(MI)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家兔20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MI组(10只)和辛伐他汀组(10只)。MI组术后不给任何处理和干预,辛伐他汀干预组在MI术后3d口服辛伐他汀(10mg.kg-1.d-1)10周。术前和术后10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10周进行有创血液动力学测定,而后摘取心脏称重。取两组家兔左心室进行HE染色,做组织细胞学检查。结果10周后辛伐他汀组家兔左室重量、左室舒张期末径、左室收缩期末径、左房直径及左室舒张期末压显著低于MI组,射血分数、缩短分数明显高于MI组(P<0.05)。HE染色辛伐他汀组与MI组比较,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间质纤维化减轻,非梗死区心肌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增生较MI组为低。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改善心肌梗死后家兔心室重构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脑钠尿肽(BNP)水平及其与心功能(NYHA)分级、心脏超声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心力衰竭患者78例,健康对照组18例.使用美国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诊断仪定量快速(15 min)检测全血中BNP含量.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F-Ⅰ水平.并测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对照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BNP值分别为41.3±11.4,156.3±15.1,338.4±23.4,596.4±33.2,972.4±25.4 ng/L,随着心功能分级加重,BNP呈上升趋势,呈正相关.LVEF分别为0.65±0.09,0.62±0.09,0.60±0.08,0.58±0.11,0.35±0.10,与BNP值呈负相关(r=-0.90,P<0.05).IGF-Ⅰ值分别为166.7±62.5,158.2±55.3,203.5±63.7,240.7±67.3,107.8±66.4μg/L.心功能Ⅱ级与Ⅰ级,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心功能Ⅳ级患者的IGF-Ⅰ水平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GF-Ⅰ值与LVP-WT呈正相关(r=0.75,P<0.05).结论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BNP值升高并与NYHA分级相关,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指标,心功能Ⅱ,Ⅲ级者IGF-Ⅰ水平明显上升,但Ⅳ级者明显降低,如结合BNP浓度可对心力衰竭的预后作出评价.IGF-Ⅰ水平与左室后壁厚度呈正相关,在心功能Ⅳ级组IGF-Ⅰ水平、室壁厚度及EF值均明显降低,提示IGF-Ⅰ水平可能与心室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利钠肽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利钠肽 (ANP、BNP、C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状态、心脏结构的关系 ,探讨其用于CHF诊断的价值。方法 :4 8例CHF患者为心力衰竭组 ,心功能按HYHA标准分级 :Ⅱ级 15例 ,Ⅲ级 2 4例 ,Ⅳ级 9例 ,基本病因为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对照组 10例 ,为健康体检者。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浆ANP、BNP、CNP水平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左室结构和功能。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浆ANP、BN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 <0 0 1) ,并与心功能严重程度有关 ,但不同病因的CHF患者之间血浆ANP、BNP、CN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其中LVEF <4 5 %的患者 4 1例 ,其血浆BNP水平和LVEF负相关 (r=- 0 37,P <0 0 5 ) ,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心肌重量指数 (LVMI)呈正相关 (r均为 0 36 ,P均 <0 0 5 ) ,血浆ANP、BNP水平和肺动脉收缩压正相关 (P <0 0 5或P <0 0 1)。血浆CNP水平在CHF患者无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血浆ANP、BNP水平可作为反映心功能状态的指标 ,其中血浆BNP水平更为敏感、特异并且和心脏结构相关 ,可作为CHF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乳鼠心室肌细胞起搏电流(If)的特点,并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乳鼠心室肌If基因的表达。方法通过酶消化法分离乳鼠心室肌细胞,用光镜、透射电镜、免疫组化鉴定心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f并研究其特性;采用SYBR-GreenI染料进行实时定量PCR,测定乳鼠心室肌If基因即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mHCN)亚型2和mHCN4的表达。结果光电显微镜下见搏动频率50~100次/分的细胞团;透射电镜看到丰富的线粒体、肌丝明显;用抗肌动蛋白α-actin的单克隆抗体鉴定心肌细胞,95%以上呈现阳性。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到心室肌细胞的If,并得到电流密度-电压曲线,其激活电压约为-75mV;实时定量PCR检测mHCN2∶mHCN4为(5.15±0.19)∶1。结论乳鼠心室肌细胞有超极化激活、可被Cs+阻断的If,其基因表达以mHCN2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