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确定人颧颊部皮下组织层次中脂肪组织层形态结构及其固定形式;探索面中下部年轻化手术方法.方法 ①尸体标本颧颊部被覆软组织结构解剖学研究;②以PTFE线作为悬吊材料,采用"佛手"式颧颊纤维脂肪垫连续悬吊,矫正面中下部老化性松垂形态.结果 解剖学研究显示,面中下部皮下组织层中存在不同于脂肪组织的脂肪与纤维的混合结构组织层-纤维脂肪垫层.其分布于颧颊部的皮下脂肪层和SMAS层之间,分隔了SMAS层与皮肤的联系.该层与皮肤以规律密集的"篱笆"样短小纤维韧带致密连结,与SMAS层及深部组织间以簇状粗大"真性韧带"及"幕墙"样纤维韧带疏松连结.牵动纤维脂肪垫结构,可带动其上皮肤同步移动从而影响面中下部形态,而牵动SMAS层则不能有效地移动表层皮肤.临床应用"佛手"式颧颊纤维脂肪垫悬吊术矫正老年面中下部松垂172例,其中27例随访1年,11例随访2年,效果满意.结论 颧颊部皮下组织中存在纤维脂肪垫层,该层又可分为两部分,即颧纤维脂肪垫和颊纤维脂肪垫.该纤维脂肪垫层是形成面中下部衰老形态的主要结构层次.也是影响SMAS层上提面中部效果的主要原因.以PTFE线"佛手"式连续悬吊颧颊纤维脂肪垫上提手术,可同时均匀上提面中下部、睑外侧部软组织,从而有效地改善面中下部老化松垂的形态.用1-0 PTFE线进行悬吊可以减少"切割"现象,延长手术效果的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面中部"佛手"式连续悬吊除皱术的基础上,以最小的损伤为目的,将手术切口及剥离范围进一步缩小的方法 及效果.方法 自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对接受改良面部小切口脂肪垫悬吊除皱术的患者共21例,采用颞部小切口、联合口腔前庭切口,用导针带PTFE悬吊线悬吊颞、颊部脂肪垫,用于治疗患者面中部皮肤松弛造成的鼻唇沟加深等情况.对随访患者记录术后肿胀时间、青紫消退时间、鼻唇沟改善情况,评价其效果.结果 本组共21例患者,视觉肿胀在术后8d全部消退,淤青于术后10d全部消退,平均消退(8.00±0.95)d;获随访3~12个月,面中部皮肤松弛得到改善,鼻唇沟改善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面部小切口脂肪垫悬吊除皱术对于改善面中部松弛造成的鼻唇沟加深,效果良好,术后恢复时间短,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对大鼠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提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获得血小板浓度为2×10~5/L、2×10~6/L和2×10~7/L的PRP,分别将不同浓度的PRP与BMSCs共培养,通过MTT实验观察PRP对BMSCs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实验检测PRP对BMSCs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作用。构建大鼠股骨节段缺损模型,分别使用BMSCs和PRP(血小板2×10~5/L)混合物;BMSCs和PRP(血小板2×10~6/L)混合物;BMSCs和PRP(血小板2×10~6/L)来填补模型中的缺陷部位。8周后处死大鼠,评估缺损修复情况。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断端骨组织内BMP-2和Collagen I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内BMP-2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PRP对BMSCs的增殖和ALP的表达情况均有促进作用,且随血小板浓度的增加而加剧。PRP的添加能够促进大鼠骨缺损模型中的骨再生作用,促进BMP-2和Collagen I的表达,其促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BMSCs单独处理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但作用较慢。PRP单独应用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较小。结论 PRP具有促进BMSCs对大鼠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矫正唇裂术后鼻孔基底凹陷畸形的方法。方法对24例患有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的患者进行手术,切除上唇瘢痕,重建口轮匝肌,矫正红唇凹陷,提高患侧鼻翼,在患侧的梨状孔周围用膨体雕刻成预定的形状并进行填充。结果24例患者中,有2例因出现感染而取出假体,其余效果满意。结论对于错过了牙槽骨植骨仍存在鼻孔基底凹陷的患者,在矫正鼻唇畸形的同时,可采用膨体填充患侧鼻孔基底的凹陷。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研究表明脂肪来源干细胞具有组织修复能力,但将其应用于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报道较少。 目的:将原代脂肪来源干细胞辅助颗粒脂肪移植,联合颞部小切口除皱术应用于接受面部年轻化治疗的患者,观察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整形外在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的20例来院接受面部除皱治疗女性患者的资料。其中接受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辅助治疗的患者10例设为治疗组,单纯接受除皱术患者1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皱纹评分的方法,结合VISIA专业皮肤图像分析系统对患者治疗后的斑点、毛孔、皱纹、纹理进行检测,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3-15个月,两组治疗前后皱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患者在皱纹的改善方面效果没有明显区别。治疗前、后的VISIA皮肤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毛孔和斑点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 < 0.05),纹理和皱纹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证实,脂肪来源干细胞辅助下的面部年轻化治疗与单纯除皱疗法在面部年轻化治疗的除皱效果基本一致,但治疗后患者的皮肤毛孔、斑点改善效果明显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确定人颧颊部皮下组织层次中脂肪组织层形态结构及其固定形式;探索面中下部年轻化手术方法。方法①尸体标本颧颊部被覆软组织结构解剖学研究;②以盯FE线作为悬吊材料,采用“佛手”式颧颊纤维脂肪垫连续悬吊,矫正面中下部老化性松垂形态。结果解剖学研究显示,面中下部皮下组织层中存在不同于脂肪组织的脂肪与纤维的混合结构组织层一纤维脂肪垫层。其分布于颧颊部的皮下脂肪层和SMAS层之间,分隔了SMAS层与皮肤的联系。该层与皮肤以规律密集的“篱笆”样短小纤维韧带致密连结,与SMAS层及深部组织间以簇状粗大“真性韧带”及“幕墙”样纤维韧带疏松连结。牵动纤维脂肪垫结构,可带动其上皮肤同步移动从而影响面中下部形态,而牵动SMAS层则不能有效地移动表层皮肤。临床应用“佛手”式颧颊纤维脂肪垫悬吊术矫正老年面中下部松垂172例,其中27例随访1年,11例随访2年,效果满意。结论颧颊部皮下组织中存在纤维脂肪垫层,该层又可分为两部分,即颧纤维脂肪垫和颊纤维脂肪垫。该纤维脂肪垫层是形成面中下部衰老形态的主要结构层次。也是影响SMAS层上提面中部效果的主要原因。以PTFE线“佛手”式连续悬吊颧颊纤维脂肪垫上提手术,可同时均匀上提面中下部、睑外侧部软组织,从而有效地改善面中下部老化松垂的形态。用1-0PTFE线进行悬吊可以减少“切割”现象,延长手术效果的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7.
脂肪源性干细胞在面部整形美容中的应用:15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观察人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在面部整形美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标准人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分离纯化程序获取干细胞,在体外将干细胞与颗粒状脂肪组织混合,形成颗粒脂肪-干细胞复合组织.以微量可控注射器进行复合组织皮下局部注射.采用大体观察、VISIA皮肤检测分析确定临床疗效.采用问卷方式确定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本组患者共15例,其中包括面部凹陷畸形8例,面部老化症3例,面部萎缩症2例,面部凹陷伴面部老化症2例.治疗后随访1~15个月,明显改善者7例,有效者8例,患者满意率为93%.结论 脂肪来源干细胞在面部整形美容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其长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迁移的作用。方法获取大鼠成纤维细胞,提取大鼠富血小板血浆。分别以大鼠血清(对照组)、血小板浓度为4×10~(11)/L、8×10~(11)/L和12×10~(11)/L的富血小板血浆处理细胞,采用MTT试验检测不同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分别以大鼠血清(对照组)、血小板浓度为4×10~(11)/L和8×10~(11)/L的富血小板血浆处理细胞,通过Annexin V-FITC/PI染色法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富血小板血浆对成纤维细胞迁移的作用;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富血小板血浆对成纤维细胞中TGF-β1、VEGF和bFGF蛋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当血小板浓度为4×10~(11)/L、8×10~(11)/L和12×10~(11)/L的富血小板血浆作用细胞24 h时,对细胞增殖的促进比例分别为(23.66±5.83)%、(65.45±9.76)%和(90.59±7.69)%;不同血小板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均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并促进其迁移;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富血小板血浆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中TGF-β1、VEGF和b FGF的表达。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能够通过增加成纤维细胞中的多种生长因子实现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乳癌术后再造乳房局部增生瘢痕在Ⅱ期修整术时行乳头再造.方法 形成携带5.0cm×1.0cm增生瘢痕及两个翼状三角瓣的皮下蒂随意皮瓣,使蒂在乳房非整复区域内,转位移植形成乳头.采用磨削法去除表皮及真皮乳头层形成乳晕.结果 共7例患者行皮下蒂瘢痕瓣乳头再造.其中5例全部成活,形态和色泽接近自然乳头;2例瘢痕瓣远端尖部坏死,修整后成形满意.1年随访,再造乳头体积萎缩1/3~1/2,5例效果满意,2例补充局部皮瓣后效果良好.结论 利用再造乳房切口瘢痕,采用皮下蒂瘢痕复合皮瓣法再造乳头方法可行,再造乳头质地及色泽接近自然乳头.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