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可吸收支架耐疲劳测试的评价体系,为可吸收冠脉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提供测试手段.方法:模拟人体血管内的受力、温度和腐蚀环境,在1.2 Hz频率下,对可吸收冠脉支架进行18662400次脉动的疲劳实验,相当于植入人体6个月.实验结束后对支架的整体情况和微观形态进行观测.结果:支架在疲劳实验后,未出现移位、弯曲...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海藻酸盐基胃黏膜保护胶的安全性及作为黏膜下注射液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猪离体胃黏膜隆起试验及大鼠体内胃黏膜隆起试验对海藻酸盐基胃黏膜保护胶作为黏膜下注射剂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GB/T 16886系列标准通过细胞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及口腔黏膜刺激试验对海藻酸盐基胃黏膜保护胶的安全性进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兔富血小板血浆进行体外动态血栓形成试验,以评价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在观察不同医用高分子材料形成血栓过程中.发现整个过程可分为少量颗粒出现、大量颗粒涌现(即产生雪暴现象)、颗粒发生凝集、颗粒凝集回缩成块及形成圆柱形血小板血栓。本文对材料与血浆接触时间进行了研究,认为当材料与富血小板血浆接触60分钟后,可充分反映材料对富血小板血浆的作用。最后用本文建立的方法对五种高分子材料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特异血栓形成时间可作为评价医用高分子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大量动物来源的医疗器械产品,尤其是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应明确其力学性能、生物降解行为和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免疫原性等是否符合临床要求。 目的:评价动物源性材料的体外遗传毒性,比较非活化和活化、短期和长期胸苷激酶基因突变实验的异同。 方法:按照GBT16886-12(1)制备可吸收性硬脑膜补片(马胶原)和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牛心包片)浸提液,以两种浸提液处理L5178Y小鼠淋巴瘤细胞3,24 h后,采用微孔板法行胸苷激酶基因突变实验,计算接种效率、相对悬浮生长、相对存活率、相对总生长及突变频率等指标,并比较短期和长期,非活化和活化处理的结果。 结果与结论:两种生物材料浸提液处理小鼠淋巴瘤细胞3 h或24 h,在活化及非活化条件下,胸苷激酶基因突变实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在体外遗传毒性实验中未发现可吸收性硬脑膜补片和人工生物心脏瓣膜致L5178Y细胞基因突变的作用,无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5.
<正> 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是冠心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同时合并室间隔穿孔和室壁瘤等并发症,危险更大,死亡率高,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需要手术才能控制病情。我院自1985年至1990年共收治急性心梗合并室间隔穿孔心源性休克3例,经急救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体外评价方法,用特异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的单克隆抗体SZ-21以固相放射免疫法对人血清白蛋白、人血纤维蛋白原及鼠尾胶原镀膜材料管表面粘附血小板进行定量测定。 试验结果说明本研究建立的新方法可快速、准确、定量地测定生物材料吸附血小板的性能,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生物材料对蛋白抗原决定簇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生物材料表面粘附的血小板形态变化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狗的股动静脉短路半体内循环试验,使12种高分子材料与血液接触,然后对材料表面粘附的血小板形态结构进行大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粘附的血小板并不一定都发生变性(即被激活);在早期粘附的血小板中大多未变性,在血流作用下,其中许多又重新返回血流,并不导致血栓形成。因此目前流行的把粘附血小板数目作为评价血液相容性的指标有一定局限性,会出现假阳性,而应该把变性的血小板数目作为评价指标。作者把血小板形态变化分成五型和十二个亚型,提出了半定量评价变性血小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研究国内研制的两种新嵌段聚醚聚氨酯(SPEU)材料(联合PU-80E和成科大Ⅱ型)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国内外研究显示,纳米银颗粒可在体内迁移、蓄积,并最终导致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且毒性可由于纳米银的蓄积而逐渐扩大。目的:观察纳米银凝胶和纳米银水凝胶两类产品在模拟体液中的释放特征。方法:取来自6个厂家的6种纳米银产品(3种纳米银凝胶和3种纳米银水凝胶),将其浸泡在模拟体液中,提取不同时间点的纳米银凝胶和纳米银水凝胶释放液,利用超高压微波消解系统消解并定容,再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各消解液中的银含量,根据银含量检测结果分析总结两类产品在模拟体液中的释放特征。结果与结论:3种纳米银凝胶在模拟体液中的释放速率分别为3.59,4.30,1.17g/min,达到动态平衡的时间分别为40,35,70min;3种纳米银水凝胶在模拟体液中的释放速率分别为5.14,5.31,4.86g/s,达到动态平衡的时间均为100s。提示由于载体基质的不同,纳米银水凝胶的释放速率要明显高于纳米银凝胶;不同纳米银厂家由于工艺的不同,纳米银凝胶的释放速率亦有所不同,而纳米银水凝胶的释放速率区别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ΔNp63α与吸烟型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烟草凝聚物处理体外培养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HBE,并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ΔNp63α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构建ΔNp63α的基因组启动子载体,利用荧光素酶分析烟草凝聚物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烟草凝聚物处理后,HBE细胞中ΔNp63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以50μg/mL浓度诱导效应最明显,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升高93%和311%。烟草凝聚物能够显著增强ΔNp63α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同样表现出剂量依赖性,50μg/mL的诱导效应最明显,转录活性升高140%。[结论]烟草凝聚物能够通过增强ΔNp63α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而诱导ΔNp63α的表达,说明ΔNp63α可能与吸烟导致的肺癌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