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7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37篇
综合类   186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环节.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肝星状细胞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通常被认为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肝损伤是引发肝纤维化的始动环节.  相似文献   
2.
阿苯达唑脂质体中磷脂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阿苯达唑脂质体中磷脂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利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检测波长485nm。结果:磷脂在0.01-0.1m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84%。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简便,不受阿苯达唑共存的干扰,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lbendazole polybutycyanocrylate nanoparticles,ABZ-PBCA-NP)TDDS给药系统,并考察相关特性及组织分布靶向性。方法种子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纳米粒;等温吸附法考察纳米粒载药特性;动态透析法研究4种制剂的体外释药动力学;同位素标记阿苯达唑纳米粒在小鼠脏器组织分布和生物利用度。结果ABZ-PBCA-NP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加入PVP制成的载药纳米粒符合双指数函数。纳米粒的载药方式遵循Langmuir吸附方程。小鼠ig 3H-ABZ-PBCA-NP后, 药物的肝、脾中的靶向指数分别为11.4和3.9,阿苯达唑纳米粒和混悬剂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6.0%和36.9%。结论制备纳米粒加入PVP可使药物具吸附性和分散性,纳米粒载体可降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增强药物的肝、脾脏器靶向性和延缓释药。  相似文献   
4.
肝癌患者5-氟尿嘧啶血药浓度的监测与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8位肝癌患者静脉滴注750 mg 5-Fu后7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方法:采用HPLC-紫外检测(标准曲线法).提取:改用乙腈加异丙醇;流动相:甲醇∶乙腈∶水(25∶5∶70),内加四丁基溴化铵,检测波长265 nm.结果:分离良好,完全无血杂质干扰;回收率高(>91%),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6%,监测结果血浓个体差异极大(2.5倍以上).结论:本法取血量少,提取方法简单,离子对试剂效果佳,分离良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0.2~25.0 mg·L-1),适用于基层医院的治疗药物监测(TDM). 本实验证实,5-Fu血浓个体差异较大,应该进行TDM,以实行个体化给药方案,使用药更安全、有效、合理和经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CsA)与阿苯哒唑脂质体(L-ABZ)在Wistar大鼠体内代谢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单用CsA或L-ABZ,以及CsA与L-ABZ联合用药后血中阿苯哒唑及代谢产物砜和亚砜的浓度和CsA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1.CsA与L-ABZ在代谢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2. L-ABZ与CsA联合用药后,ABZ、ABZSX和ABZSN在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平均驻留时间延长,清除率下降。 3. CsA组、CsA+L-ABZ组单次服用CsA后,两组之间CsA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 连续给药3d后的CsA血药浓度,CsA组、CsA+L-ABZ组联合用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sA与L-ABZ在代谢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转化医学是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创新研究模式,发展转化医学,促进成果转化,可为临床疾病的防、 诊、治提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本文围绕转化医学的发展和实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巢式PCR在鉴别多房棘球绦虫及细粒棘球绦虫基因亚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水泡带绦虫、犬弓首蛔虫、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羊株和骆驼株等样本的DNA用巢式PCR扩增.结果 巢式PCR可以扩增出多房棘球绦虫和水泡带绦虫,而对细粒棘球绦虫羊株和骆驼株及其他寄生虫均不能扩增出.结论 在鉴别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方面,巢式PCR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不能用于鉴别细粒棘球绦虫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8.
阿苯达唑口服纳米球的制备及释药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制备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酯口服纳米球 (ABZ-PBCA-NP) ,并考察其体外累积溶出速率。方法 :采用乳化聚合二步法制备阿苯达唑口服纳米球 ,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 ,应用 L9(3 4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同时 ,以原料药混悬液对照 ,进行体外动态释药试验。结果 :当空白纳米球 p H为 5 .0 ,与阿苯达唑液的体积比 1.2∶ 1,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浓度为 1%时 ,制备口服纳米球的包封率最高 ,即 (60 .0 3± 5 .5 0 ) %。在 p H=5 .0的磷酸缓冲溶液中 ,阿苯达唑口服纳米球释药符合 Higuchi方程 ,阿苯达唑混悬液释药符合威布尔分布函数。结论 :二步优化法制备阿苯达唑口服纳米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
棘球蚴病(亦称包虫病)研究领域几乎包括了所有不同学科,在研究过程中规范使用相关领域专业术语至关重要。为了规范相关术语,世界棘球蚴病学会秉承语言精炼、科学严谨的原则启动了专业术语共识编撰工作,并于2020年在Parasite杂志刊登成果,引起学术界共鸣。撰写这版棘球蚴病领域术语英文版的专家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研究领域。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棘球蚴病预防与管理合作中心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包虫病外科委员会主持机构,笔者参与撰写英文版专家共识,现将棘球蚴病临床领域相关术语共识中文版与国内专家研究者分享。此项工作包含了棘球蚴病临床诊治的各个领域,是寄生虫病尤其是棘球蚴病相关领域的科学和医学术语规范化的初次尝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脾大部切除联合断流术和脾完全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2期);MEDLINE(1966.1-2008.8);EMbase(1966.1-2008.8);CBM(1978.1—2008.8);VIP(1989.1-2008.8);CNKI(1994.1—2008.8)。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及会议论文集中未发表的文献。结果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36例患者,试验组68例,对照组68例。2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表明,脾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外周血小板水平提高更低[WMD=-39.27,95%CI(-62.57,-15.97)]。另2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表明,脾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血清Tuftsin水平更高[WMD=165.28,95%CI(159.36,171.21)102个研究的合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清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52,95%CI(-0.17,1.21)]。1个研究发现脾大部切除术可提高外周白细胞水平[WMD=-0.93,95%CI(-1.52,-0.34)101个研究显示两组血清Ig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5,95%CI(-0.02,0.12)]。另1个研究表明脾完全切除组患者术后均发热天数长于脾大部切除组,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能维持免疫系统的储备功能,有助于保持抗感染能力。鉴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太少,质量均不高,每个研究纳入病例不多,测量指标不全面,随访时间不长,影响了本系统评价的论证强度及全面性。因此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