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提高基层医院手术室外科洗手质量的管理对策.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37名手术人员外科洗手进行质量监控,主要包括外科洗手薄弱环节及其构成.统计外科洗手后采样合格率.结果 发现外科洗手的薄弱环节主要有洗手时间过短、指甲过长和揉搓消毒液未待干就进行无菌操作等;发生的高危人群多为工作年限小于5年的手术人员;监控管理后手采样合格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外科洗手存在多处薄弱环节,手术室应采取有效的岗前培训与持续督查监控宣教等方法,提高外科洗手质量.增强手术人员无菌意识,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产妇妊娠合并艾滋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管理。方法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管理、术后处置等综合措施,确保手术过程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结果母婴阻断成功,医务人员未发生职业暴露。结论通过严格的手术过程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可以避免H IV通过手术传播。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11例溃疡期压疮患者使用负压引流技术的护理体会.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保持有效负压及引流管的通畅、加强基础护理.认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压疮治疗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最适宜的下床活动时间。 方法 将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个小组,每组各40例。A组为术后6h下床活动,B组为术后12h下床活动,C组为术后24h下床活动,D组为术后48h下床活动,分别观察术后切口疼痛、切口出血、切口感染、便秘、尿潴留的发生率及疝复发率。 结果 对4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切口出血、切口感染及疝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便秘和尿潴留发生率比较,C组、D组高于A组、B组。 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最适宜的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6h。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儿科所发生及上报的5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沟通技巧欠缺、责任心不足、患者缺乏参与和配合意识、人力资源不足有关。结论为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安全,应加强护士沟通技巧的培训、强化查对制度落实、建立共同参与的护理查对模式、完善人力资源配备。 相似文献
7.
膀胱冲洗液温度对留置尿管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膀胱冲洗液间断冲洗膀胱对长期留置尿管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80例留王尿管患者分为A、B、C、D、E、F六组,每组30例.冲洗液为生理盐水250 ml加庆大霉素8万U,滴速为140 gtt/min,液体在膀胱内保留30 min后排出.六组冲洗液温度分别为10~15℃、16~20℃、21~25℃、26~30℃、31~35℃、36~38℃,比较冲洗前后(未排出前)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A组、B组冲洗前后心率、呼吸、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膀胱冲洗时应采用最接近机体温度的冲洗液,21~35℃是间断膀胱冲洗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8.
毛永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6):3433-343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3月在全院开展以加强组织领导,更新服务理念,落实制度职责,强化基础护理为重点内容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对2009年3-9月及2010年3-9月医院感染管理各项监测记录进行分析,比较活动前后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结果活动后医院感染率下降3.28%,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上升了29.88%,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上升了3.37%。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静脉输液大面积渗漏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包括:输注刺激性药物、长期大量输液、护士业务水平低下、巡查力度不够等.认为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管理,重视高危药物的应用,改变服务模式,增加夜班护士数量,切实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能有效避免大面积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