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一种创伤小、简便、可重复强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选取240~280g SD成年大鼠16只,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24小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24小时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并计算梗死面积/半球面积.结果 4、24小时神经功能评分为1.75±0.68和2.88±1.13;24小时TTC染色示梗死面积/半球面积为(0.45±0.11)%;造模成功率93.75%.结论 该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头皮动静脉瘘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4月至2021年8月连续收治的5例头皮动静脉瘘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预后等进行评价.采用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疗效评估.术后即刻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或DSA检查,并术后3个月经门诊或电话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拟通过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的颅内动脉瘤(IA)血管结构蛋白、生长因子和基质蛋白酶的表达进行分析,探索动脉瘤破裂的分子机制,为IA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6名IA患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的动脉瘤壁和颞浅动脉血管壁样本。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3种结构蛋白(III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2种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2种基质蛋白酶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结果 正常血管壁样本(颞浅动脉)中III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呈现高水平表达;未破裂动脉瘤样本中,大多数蛋白趋于中度表达水平;动脉瘤破裂后III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纤维连接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升高。mRNA水平表达与蛋白表达水平基本一致。结论 正常血管壁、未破裂动脉瘤壁和破裂动脉瘤壁中结构蛋白和血管生成因子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水平和模式。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3): 14-20.]  相似文献   
4.
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对面神经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 24例患者分为术中面神经监测组(12例)和术中无面神经监测组(12例),通过House-Brackmann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面神经功能状态;同时比较两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情况.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面神经功能状态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术前面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监测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67%,监测组为92%.结论 面神经监测有助于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的保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背景:远程肢体缺血预处理应用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领域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肢体缺血后处理应用于该领域报道很少。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后处理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侧脑室旁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30只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行远程肢体缺血后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2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5,10,15d处死取脑,处死前1d每隔8h腹腔注射50mg/kg5-嗅脱氧尿嘧啶核苷1次,共3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梗死灶区大鼠脑组织5嗅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数。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再灌注损伤程度呈现不同程度减轻,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梗死灶周边皮质的5-嗅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提示局灶性脑缺血造模后的肢体缺血后处理可以改善大鼠行为学表现,促进了内源性干细胞的激活增殖,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治疗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组15例,腰大池置管间断引流组15例,全部患者给予全身静脉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的感染治愈率、平均感染控制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持续引流组和间断引流组的感染治愈率均为87%,平均感染控制时间分别为8.9天和9.1天,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13%.腰大池置管持续或间断引流脑脊液治疗颅内感染的疗效基本相同.结论 腰大池置管持续或间断引流配合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颅内感染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2个月。因出生后发现左枕部渐增大包块2个月入院。患儿母亲诉患儿出生后即发现左枕部有一直径约为5cm的包块,色红、中央有溃烂、渗出,高出皮肤约0.5cm,触之质硬,患儿无哭闹等反应。当地医院就诊用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钻孔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2017.1-2018.11期间收治的2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均在局麻下行钻孔引流术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3个月。其中19例单侧引流,2例双侧引流。10例积血引流干净,脑组织膨起。7例积血引流干净,但脑组织未完全膨起,遗留硬膜下积液。4例残留少量血肿。3个月后复查,17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后遗症。4例高龄患者有少量硬膜下积液。结论 局麻钻孔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孤立性颞角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术后继发孤立性颞角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行手术全切肿瘤。术后病理示非典型脑膜瘤(WHO Ⅱ级)1例,脂肪神经细胞瘤(WHO Ⅱ级)1例,多形性黄色瘤样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1例。术后3例均出现孤立性颞角综合征,2例行孤立颞角腹腔分流术,随访3~4年,颞角积水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明显好转;1例保守治疗,随访3个月,颞角积水较前无明显变化,临床症状稍好转。结论 孤立性颞角综合征是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术后严重并发症,多需手术治疗,术区放置引流管人工建立脑脊液循环通路并对引流管进行正确管理可明显降低孤立性颞角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手术率。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指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外恶性淋巴瘤,无明确神经系统以外淋巴瘤,在所有颅内肿瘤中仅占0.85%~2.00%[1].作者遇到1例PCNSL,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放射学特征、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