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在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中的处理原则及其近中期疗效。方法 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胸血管外科16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术后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随访(2.9±1.7)个月,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FMR程度与术前相比较有所减轻,同时左心房内径(LAD)(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P=0.025)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P=0.045)明显缩小,但LVEF较术前反而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259)。术后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无复发,无需再次手术,复查超声心动图与术前比较LAD(P=0.022)、LVEDD(P=0.006)、LVESD(P=0.043)呈进行性缩小, 接近正常水平,EF较术前相比明显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29) ,且FMR同步明显减轻。截至最后一次随访,5例二尖瓣无反流,7例微量反流,4例少量反流,手术成形效果满意。结论 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中度的FMR建议积极行二尖瓣成形术处理,能够保留二尖瓣瓣膜的持久性和功能性,可获得较满意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Cox迷宫Ⅳ手术联合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心房颤动(AF)合并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AF合并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12例行Cox迷宫Ⅳ手术联合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前和术后的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和临床指标。结果 本组12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术后早期死亡。术后入ICU即刻心电图全部显示无AF发作,均顺利转入普通病房,AF转复10例。围术期所有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顺利出院。术后1周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分别为(45.8±6.1) mm、(51.6±3.6) mm和(34.9±2.7) mm,均低于术前的(55.6±6.5) mm、(54.6±4.9) mm和(38.0±4.3) mm(P<0.05)。结论 Cox迷宫Ⅳ手术联合二尖瓣成形术治疗AF合并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能够降低围术期并发症,优化左心房及左心室的重构,提高患者窦性心律的转复和维持率,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FXR特异性激动剂终浓度为0、50、100μmol/L的CDCA和0、1、5μmol/L的GW4064分别处理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人胚胎肝细胞L02细胞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FXR特异性靶基因小异源二聚体配体(small heterodimer parterner,SHP)和FGF21 mRNA的表达变化,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FGF2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用FXR特异性激动剂CDCA和GW4064刺激后,分别比较HepG2和L02细胞SHP与β-actin mRNART-PCR产物光密度比值,比值均明显增高(P<0.05),反应HepG2和L02细胞内SHP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表明FXR在2种细胞中被激活;分别比较HepG2和L02细胞FGF21与β-actin RT-PCR产物光密度比值以及FGF21与β-actin蛋白光密度比值,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表明FGF2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激活的FXR可以上调FGF21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阴阳1 (yin yang 1,YY1)对体外缺血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利用无糖培养基及含95% N2+5% CO2混合气体的缺氧装置(Billups-rothenberg)诱导建立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凋亡模型,通过建立过表达YY1重组质粒并将其转染入心肌细胞内,观察YY1对缺血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YY1组、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YY1组、缺血缺氧+LY294002组、缺血缺氧+YY1+LY294002等6组(n=4).CCK-8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力,TUNEL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fQT-PCR检测YY1 mRNA表达水平,Westem blot法检测YY1、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ser473)及生存素(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血缺氧组在缺血缺氧刺激6h后心肌细胞活力下降、凋亡率明显增高[(0.55 ±0.02) vs (1.14±0.02)、(38.25 ±1.65)% vs (1.38±0.15)%,P<0.01].缺血缺氧前预转染YY1重组质粒后,与缺血缺氧组相比,缺血缺氧+YY1组心肌细胞活力上升、凋亡率降低、p-Aktser473和Survivin蛋白表达增加[(0.78 ±0.03) vs (0.55 ±0.02)、(14.50±1.56)% vs (38.25±1.65)%、p-Aktser473相对灰度值:(0.82±0.03) vs (0.28 ±0.03)、Survivin相对灰度值:(0.93 ±0.02) vs (0.36±0.02),P<0.01].经PI3K/Akt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干预后,缺血缺氧+ YY1+LY294002组与缺血缺氧+YY1组相比,心肌细胞活力下降、凋亡率增加、p-Aktser473和Surviv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0.62 ±0.02) vs (0.78 ±0.03)、(27.75±1.12)%vs (14.50±1.56)%,p-Aktser473相对灰度值:(0.43 ±0.02)vs(0.82±0.03),Survivin相对灰度值:(0.27 ±0.02) vs (0.93 ±0.02),P<0.01].结论 核转录因子YY1可抑制缺血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且该作用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弓部优先技术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弓部重建中应用的效果,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采用弓部优先重建技术完成的23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重建患者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50.5±10.2)岁。体外循环动脉泵管经"Y"接头分出2根,一根与股动脉插管连接,另一根与四分支人工血管灌...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Xreceptor,FXR)的激活对C57 BL/6小鼠肝脏中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8只3~4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不同浓度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 cholic acid,CDCA,0、10 mg/kg和50 mg/kg)给小鼠灌胃7d,处死后分别提取小鼠肝脏总RNA和总蛋白,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FGF21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用酶法测定检测小鼠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及血糖( GLU)变化.结果 C57BL/6小鼠肝脏中FGF21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呈CDCA剂量依赖型增高;小鼠血脂及血糖测定结果显示:TG,TC和血糖随CDCA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结论 CDCA可上调C57BL/6小鼠肝脏中FGF21的表达并导致血TG、TC及GLU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心脏手术后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9年03月,36例心脏术后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男30例,女6例;年龄26-74岁,平均(53.8+11.3)岁。首次心脏手术为非主动脉夹层手术20例,包括主动脉瓣置换9例,二尖瓣置换3例,二尖瓣成形1例,双瓣置换3例,冠脉搭桥2例,主动脉根部替换1例和室间隔缺损修补1例。首次心脏手术为夹层手术的有16例,包括单纯升主动脉替换术后主动脉弓部扩张2例,升主动脉+右半弓替换术后弓部扩张11例,Bentall+孙氏手术后右冠吻合口漏1例,升主动脉+右半弓替换近端吻合漏1例,升主替换+孙氏手术后近端吻合口漏1例。本次手术距首次手术0.3-11年(5.6±3.2y)。结果 所有36例患者均施行了主动脉夹层手术,体外循环90-409min(平均224.5±78.7)min;主动脉阻断60-207min,(平均107.2+39.4)min。34例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患者低流量时间16~47min,(平均25.6±8.2)min。死亡2例(5.6%);术后并发症6例(16.7%)。生存患者随访1~148个月(平均40.3+20.3m),随访期间无夹层破裂、截瘫和死亡。结论 心脏手术后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或A 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根部残余夹层或远端弓部扩张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但手术难度及风险均较初次主动脉手术增加,因此进行心脏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主动脉操作的规范和准确,一旦心脏术后再发A型夹层则应尽量施行全弓支架象鼻手术,可获得较好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对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L-FABP)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为50、100μmol/L的鹅脱氧胆酸(chenodesoxycholic acid,CDCA)以及1、5μmol/L的GW4064分别处理人胚胎肝细胞LO2和人肝癌细胞株HepG2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FXR特异靶基因小异二聚体配体(small heterodimer partner,SHP)和L-FABP mRNA表达,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FABP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LO2和HepG2细胞经FXR特异性激动剂CDCA以及GW4064刺激后,细胞内的SHP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表明FXR在这两种细胞中是有功能活性的;而L-FABP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激活后的FXR可抑制L-FABP的表达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建立其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以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吻合口瘘发生与否分为吻合口瘘组(n=35)和非吻合口瘘组(n=26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并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构建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瘘组男性、BMI>24kg/m2、TNM分期Ⅲ~Ⅳ、肿瘤距肛门距离<7cm的占比高于非吻合口瘘组(P<0.05),吻合口瘘组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及术后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非吻合口瘘组(P<0.05),吻合口瘘组术后7d引流量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吻合口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肿瘤距肛门距离<7cm、术后PCT水平高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低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ROC曲线下AUC为0.763(95%CI:0.710~0.810),敏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