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椎弓根穿刺前10 min、注入骨水泥后1、20 min、2 h分别抽血检测11例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3P实验),并汇总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VP中骨水泥注入后20 min,PT缩短、FIB增高、3P实验阳性率升高(P<0.05),骨水泥注入2 h后基本恢复至注入前水平.除1例患者PTA术后2 h稍高于正常值(126%),其余患者各个时间点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 PVP术中注入骨水泥对于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基本安全,但在注入后会产生一过性轻微的高凝倾向.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隙感染是腰椎各种手术后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其主要症状是严重腰痛、腰部肌肉痉挛及腰椎活动明显受限。因此 ,尽快、有效、持久地解除疼痛是治疗的主要目的。目前常采用的传统治疗方法是严格腰部制动和抗生素应用 ,但疗效均不理想。我们自 1995年 1月~ 2 0 0 2年 2月 ,采用后路病灶清除置管持续冲洗的方法治疗腰椎间隙感染 2 1例 ,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男 16例 ,女 5例。年龄 2 9~ 79岁 ,平均 4 5岁。 3例发生于腰椎局部封闭后 ,5例发生于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后 ,6例发生于腰椎…  相似文献   
3.
晚期桡神经损伤治疗比较棘手 ,传统手术方法疗效不理想。自 1992~ 2 0 0 2年 ,作者采用屈腕肌腱移位重建伸腕伸指功能治疗晚期桡神经损伤 4 2例 ,获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2例 ,男 2 8例 ,女 14例。年龄 9~ 5 6岁 ,平均 37岁。 14例曾行手术吻合 ,功能恢复欠满意 ;2 1例手术探查见损伤严重或缺损过多 ,难以修复 ;7例未经任何方法治疗。伤后至本次行术时间 1.5~ 8年 ,平均 2 .5年。1.2 手术方法 ①桡侧屈腕肌腱替代拇长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 ;②尺侧屈腕肌腱替代伸指总肌腱 ;③旋前圆肌腱替代桡侧伸腕长、…  相似文献   
4.
5.
6.
7.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或软骨系分化。既往多采用外源性给药方法,但其在体内易被代谢,骨诱导时间短,用量大,需反复使用,且成本高。 目的:观察藻酸钙与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大鼠股骨缺损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观察实验,于2005-10/2006-12在河南省重点分子实验室完成。 材料:F344近交系大鼠12只和Wistar大鼠12只用于提取骨髓基质细胞,另外F344近交系大鼠48只用于制备股骨缺损模型。方法:扩增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v-hBMP-2及Adv-β gal),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为Adv-hBMP-2转染组、Adv-β gal转染组和未转染组。腺病毒转染后与藻酸钠复合形成藻酸钙凝珠。建立大鼠股骨干中段连同骨膜截去6mm的缺损模型。F344近交系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8只。缺损处分别植入不同的细胞复合物。同系细胞2组,供体为F344近交系大鼠:第1组Adv-hBMP-和Adv-β gal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应用FK506肌肉注射。第2组Adv-hBMP-2和Adv-β gal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未用FK506。同种异体细胞4组,供体为Wistar大鼠:第3组Adv-hBMP-2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应用FK506。第4组Adv-hBMP-2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未用FK506。第5组Adv-β gal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应用FK506。第6组Adv-β gal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未用FK506。FK506肌肉注射共3周,前2周每天1次,后1周隔天1次,每次剂量为1mg/kg。 主要观察指标:①转染后9d观察各组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情况。②转染后3,6,9,12,15d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定量检测。③转染后21d行Von Kossa染色观察各组钙结节形成情况。④植入后2,4,6,8周摄x射线片检查观察各组新生骨痂和骨缺损愈合情况。⑤植入后8周在大鼠原骨缺损区取材,有明显成骨组织切片在低倍下显微照像并计算新生骨在骨缺损区域所占面积的百分数。 结果:Adv—hBMP-2转染组碱性磷酸酶染色可见多数细胞红染呈阳性,Adv—β gal转染组及未转染组染色阳性细胞少见。Adv-hBMP-2转染组各时间点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Adv—β gal转染组及未转染组(P〈0.05),Adv—β gal转染组与未转染组间各时点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Adv—hBMP-2转染组转染21d后Von Kossa染色显示钙结节形成,其他组未见钙结节。植入后2周起第1,3,4组X射线检查有明显骨痂形成,第1,3组骨痂密度高于第4组。第2,5,6组植入后各时段均无明显骨痂,缺损未愈合。植入后8周,第1,3组组织学检查表明以板层骨为主,第4组以编织骨和类骨质为主,内有炎症细胞浸润;第2,5,6组无明显新骨形成,缺损区内为纤维结缔组织。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表明第1,3组修复性新骨占原骨面积百分数大于第4组(P〈0.05)。 结论:Adv—hBMP-2转染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与藻酸钙复合体可用于修复大鼠股骨干节段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21例,颈髓完全性损伤5例,不完全损伤16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9例,颈椎不稳6例,OPLL4例,椎华分割不全1例,神经纤维瘤1例。手术治疗结果:优5例,良12例,有效2例,优良率为80.9%,有效率为90.5%。我们认为,这种损伤可能是在颈椎原发疾病的基础上,颈髓受到了一过性挫伤或突出椎间盘压迫所致,因此尽早采用前或后入路手术,彻底减压维持颈椎稳定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颈肋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颈肋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技巧,以提高颈肋的诊疗水平。方法:颈肋切除术12例,主要症状为臂丛和周围血管卡压症状,Adson试验阳性。术中用尖嘴咬骨钳直视下逐段咬除颈肋,并切除颈肋的骨膜和周围纤维束带,切除范围以使颈肋残端距离受压组织1cm以上。结果:全部病例于术后即获得上肢疼痛症状解除,麻木症状改善。随访1.5—4年,平均随访2.5年,无1例复发。结论:颈肋畸形并臂丛和周围血管卡压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背景:颈椎病手术中常用钛合金颈椎融合器,但其出现下沉等情况常影容性和稳定性。设计:随机分组,观察对比实验。单响疗效。目的:观察自制高分子聚乙烯颈椎融合器在动物体内应用后的生物相位:郑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材料:雌性未孕山羊20只,年龄在1.1~1.6岁。方法:实验于2001-06/11在郑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将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②实验组植入自制颈椎融合器,内填塞自体松质骨,对照组植入自体髂骨块。③6周后两组山羊分别摄X射线片观察椎间隙高度改变;并在麻醉状态下处死动物,将部分颈椎标本置于YJ-14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测试抗压缩力、椎间隙高度及做病理学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抗压缩力测试及颈椎椎间隙的高度变化。②两组椎间融合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结果:①两组抗压缩力测试及颈椎椎间隙的高度变化:实验组压缩载荷显著大于对照组[(358.64&;#177;15.63),(268.82&;#177;11.36)N,P〈0.05];两组相比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椎间融合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组融合器周围组织切片有大量骨母细胞生长,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自制颈椎融合器具有很强的支撑力和良好的稳定性,可起到稳定颈椎间隙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